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摘)摄影记者基本职业素养

(2007-02-07 09:20:22)
 
一、关于画面的表现。
     如果对那些不被我们所认可,未能挂上网的那些照片作一分析,除了前面说的是由于对新闻的理解不正确而不被选用这个原因外,还有很多是因为画面的表现力不佳造成的。
     在我国,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不强是个顽疾。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我们的新闻照片的形象表现力不佳呢?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因素造成的。
     第一,很多作者在新闻摄影抓拍和摆拍的认识上存在误区。
     一方面很多照片摆布导演痕迹很重,(这主要是那些工作、生产、好人好事类的照片),但另一方面很多新闻照片纯自然主义现象很严重,画面散乱、无章法,缺乏对人的眼球应有的吸引力。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猜度他们的心理;你不是说新闻照片要抓拍吗?那我在新闻现场就是要抓紧抢拍啊!这想法似乎言之凿凿,十分在理,其实是歪理!
     新闻摄影强调抓拍,不是让你不管三七二十一在现场乱拍一气。而是要你当处在突发事件、重大新闻事件现场时,先要静一静,先要想好这件事的新闻本质是什么,它的新闻眼在哪里,它的关节点又在哪里,我该从哪个角度去切入,我在哪个位置去拍摄才能正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好这个题材,等等。只有想好了这些,才能付之以行动。我想,只有产生于深思熟虑后的抓拍,才能抓到新闻的本质上,才能抓住最具形象表现力的典型瞬间。
     有人会说,突发事件那么紧急,哪容得你想那么多。当有这种情况时,那么你平时积累的业务素养、业务经验将会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我们的摄影记者(作者)一定要向文字记者学习,平日注意政治理论的研修,注意新闻素养的积累,还要常常反思自己在摄影实践中的成败得失。只有这样,自己的业务才能提高,才能在关键时候派上用场,发挥作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此之谓也。
     第二,另外一个观念上的误区是很多作者认为,只有艺术照片才讲究画面的用光、影调、构图、色彩等要素,才讲究画面的表现力。而新闻照片好坏的关键是题材的新闻价值的高低,而不是照片拍得好不好。这又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观点。我曾发现多位作者由于受这个错误观念的影响,他拍创作照片时特认真,拍新闻照片时特马虎,习惯用闪光灯,走上前去亮一下,就算新闻照片拍成了。你想,以这种指导思想,用这样的拍摄方式进行工作,他的新闻照片有形象表现力吗?有吸引人感染人的魅力吗?
     一个摄影记(作)者,他必须要具有文字记者的一切素养,又要具有摄影家一切本领,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记者。
    所以,我们应当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当一个摄影记者是很难的!难就难在:与文字记者比,他们必须多一个摄影家的艺术功底;与摄影家相比,他必须多一份职业记者的政治素养。

    四、关于文字说明:
    目前新闻摄影的一个严重问题是新闻照片的文字说明实在太差。如果我说,眼下写得好文字说明的人比拍得好照片的人少,你一定会觉得我说得太绝对了。但事实就是这么严重。
    这一个月来稿中在“文字说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新闻“五要素”交待不全的;2、文句不通,错别字连篇的;3、逻辑推理不通的;4、提法不妥的,等等。还有个别同志将文字记者的整篇文稿拿来作图片说明的;还有人拍了一幅什么也看不明白的照片,然后从报上或中央文件中摘上一段新闻来作文字说明配成“新闻照片”的。
    新闻照片是用于报道新闻的一种形式,一种手段,但新闻照片定格的只是整个新闻中的一个瞬间。这样,要让读者有兴趣阅读新闻照片,要向读者交待清楚新闻的来龙去脉,就必须借助于文字说明。也就是说,新闻照片是由画面(当然是主体)和文字说明两部分有机组合而成的。
    就象没有标题的照片不能成为艺术照片一样,没有文字说明的照片同样不能为成为新闻照片。要想照片成为好新闻照片,必须重视对文字说明的撰写。
    但这一个月来,能让我放心的,不用花太多时间去编的照片实在太少了。大部分的照片都是要我花了很多功夫去打电话、去了解、去核实、去补充后,才编成一个可以被用户放心下载使用的新闻照片。
    相信很多同志都可以从网上看到自己的原稿是啥样,我编辑后挂上网的成品稿又是啥样。如果大家看到原稿和成品稿之间的差异后能体会到文字说明的重要性,以后能重视文字说明的撰写了,那我的心血就没有白费了。
    文字说明写不好的原因,除了上面我所说的,对新闻照片的构成、对文字说明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外,还跟不良工作习惯有关。比如,习惯与本报的文字记者一块儿报道,久而久之,摄影记者的采访功能被弱化了,不会采访、也不去采访,当然写不出子丑寅卯了。还比如,有的人虽从事新闻工作,却缺乏应有的文字功底,又不注意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往往就不知道“总说明”该说些啥,“小说明”该怎么表达。
    而有的则纯粹是工作不认真,不严谨造成的,比如他给你发一组5至6幅照片过来,也只给你写一个说明。你给他提意见,他还振振有词,说这是让你挑。
    而问题在于,你不写清楚每个画面是怎么回事,我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我该选哪一张?我该选几张?还比如,动辙用“图为××××”这种八股调来写说明,几十年一贯制,就是不想去改变一下。可要知道,一句“图为”,倒了多少读者胃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