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in Sinan , Egypt
标签:
octwardavidcampagreement |

莱茵的话:在上大学的时候,我们有三门选修课:《中东问题》、《非洲部族问题》、《拉美游击战术——格瓦拉的道路》。《中东问题》是我的选课,讲课的是李湖老师。入学不久,戴维营协议签定了,给中东带来持久和平的一线希望。这次去埃及,去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算是圆梦之旅。因为埃及旅游部门的规定,去那里必须要有军警护送,所以有一辆吉普车、四个荷枪实弹的战士护送我们前往。
I was in the west bank of Sinan.

The soldier escort us to the west bank of Sinan, which returned to Egypt after David Camp Agreement.
Mine field , defend by Isrel Army.

背景资料:第四次中東戰爭/十月戰爭/贖罪日戰爭/齋月戰爭
一九七三年十月六日,是埃及人民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埃及軍隊突然越過蘇伊士運河,向駐扎在西奈
半島的以色列軍隊發起猛攻,成功地摧毀了以色列吹噓為“不可逾越”的最現代化防禦工事——“巴列夫防線”,收復了一部分西奈領土。敘利亞軍隊同時出擊,巴
勒斯坦遊擊隊則在後方打擊以色列軍隊,阿拉伯産油國宣布對以色列及其支援者實行石油禁運。埃及軍隊在後路被抄的惡劣情形下死戰不退,那許許多多悲壯場面使
人聽起來不覺眼濕:有的埃及士兵把炸藥包捆在身上,與以色列的裝甲車同歸于盡;有的用身體堵住以軍堡壘的機槍口,讓其他戰友衝上去……一直到停火,埃軍始
終在西奈半島屹立不動。這次戰爭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戰勝的神話,使埃及在世界上的威望大增,是阿拉伯人民反侵略史上的光輝篇章。從此,十月六日變成了埃及一
個重要節日,而組織策劃和親自指揮了這場戰爭的埃及總統薩達特,一夜間成為阿拉伯世界的英雄,萬人矚目。而今的埃及,十月六日城、十月六日橋、十月六日紀
念碑、十月六日的武裝部隊節……常常會看到很多和“十月六日”有關的名稱,時時提醒著人們記住這次戰爭的輝煌。
传说中的“巴列夫防线”。
十月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
[巴列夫防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