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我很少看CCTV,CNN、BBC在国内也收不着,所以对最近在拉萨发生的事不好评论。我只就西方媒体怎么做“妖魔化”的报道给朋友们提个醒,并且告诉朋友们怎么不被国内外媒体CNN的方法。
在德国居住,我们的电视只能收看德国电视台,偶尔也有奥地利、法国、意大利的电视台。因此申请安装了亚洲卫星接受器,可以收到CCTV国际台和凤凰卫视。其它的可以收到BBC、CNN、SKY等英语节目。大概是从去年初起,德国超市牛奶涨了价(就像咱国内的猪肉涨价一样),这大概是由于生产成本上升的结果。同样价格上涨的还有面粉、鸡蛋、食用油等多种门类。
德国人还真有才,价格上涨他们不能怪政府不调控,因人家是市场经济。德国媒体就散布说是中国人把他们的牛奶买走了,才造成价格上涨。一时间天怨民怨,连一些平时看起来挺有学问的德国朋友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见我就说是中国人把牛奶买走了才让他们的牛奶价格大涨。对于他们的询问,我只是简单地回答:第一,你们可以不把牛奶卖给中国,市场经济买卖自由。你们不卖了,中国人自然会去丹麦、法国、荷兰购买。第二,你也不想想,如果真是中国人喝你们的奶导致你们的牛奶价格上涨,那么我要告诉你,如果全体中国人都喝你们的奶,即便莱茵河变成银河(Milk
Way)恐怕也是供应不了的。这么一说,德国朋友就不吱声了。后来这事也就偃旗息鼓了,大家也逐渐看明白,德国超市牛奶上涨不是因为中国因素。
还有一事发生在美国纽约。那年纽约市长朱尼安利想竞选连任,需要政绩得到选民支持啊。想来想去,别的什么人都不好开刀:你不能得罪小孩吧——人家父母不干;你不能骂老人吧——老年团体不干;你不能骂男人吧——他自己就是男人,你也不能骂女人吧——妇女组织强大着呢。想来想去这纽约市只有一种人能骂,那就是居住在纽约的外国人,因为这些人你再骂也没关系,他们手中没选票。
于是乎市长就拿纽约外交官开刀,说他们乱停车不交罚款。他说的也是事实,因为享受外交豁免,在纽约的外交官享受比市民多点待遇,比如可以不去法庭应诉,罚单可以不交。外交团体中也有害群之马,确实不尊守驻在国交通法规。但朱尼安利在这时候将这事拿出来,显然是有他个人目的的——在市民面前塑造自己办事干练的形象,为自己拉选票。
一时间也是大报小报、电视台、广播像轰炸一样,搞的在纽约居住的外交官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只差没被人扎轮胎了(应该承认纽约市民的素质还是蛮高的)。
为这件事情联合国第五委员会(法律委员会)也陆续开了将近一个月的会议,讨论如何在交通问题上与东道国协调。与此同时,纽约市民同仇敌忾,一副誓将全体外交人员轰出纽约的架势。我的好朋友美国对外关系研究专家奥森博格的高足爱伦见到我就和我嚷嚷,说外国人怎么怎么不像话啦。爱伦也算是个有头脑的人,是密西根大学政治学博士,怎么到了这个时候和纽约大妈一个水平。
我对她说,外交豁免从来都是对等的,你们给了纽约外交官豁免权,你们的外交人员也在我们国家享受外交豁免。如果这样下去没个解决办法,美国要做好与二百个国家作对的可能性。比如说,在北京街头见到224(美国大使馆牌照)打头的车,我就拦住你、挤兑你,看你怎么办?同样莫斯科也会这么做...你们美国外交官在世界都成老鼠过街了。不信你瞧,过不了几天舆论就会转向。
果然没过几天,美国最保守的报纸《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社评中发表了一篇颇有力量的文章,我估计这篇文章也是美国国务院的某位高手捉刀的。他分析了这次事件,讲了维也纳外交与领事关系公约和外交豁免权,最后说了由于联合国在纽约,为纽约市创造了8万个直接就业机会,间接就业机会就不计其数了。其中由于外交人员常驻纽约,加上每年来开会的外交官,一共给纽约市创造了多少亿美元的GDP....总之,有理有据,舆论立即转向——这大概是美国政府的舆论导向,不能由着你瞎闹吧?同仇敌忾的纽约市民一下子像泄了气的皮球,倒让全世界人民怀疑他们是在捡了便宜还买乖,够没面子的。
我举这两个例子是想说明普通百姓特别容易被舆论煽动,中外老百姓都一个样,专家学者也不例外,别看平时挺有脑子的。我们怎么才能不被舆论左右呢?我想要用脑子判断,也就是“常理”(common
sense),想想这些报刊的舆论煽动究竟对谁有好处?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现在不轻易相信报纸电视,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