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教育 |
杜光先生才华横溢、桀傲不驯,一生命运多桀...但您仍能从他的文章中感受到生命不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我是幸运的,在启蒙年代遇到了最好的老师——一位北大精神的传承者,进了最好的大学——教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题头照片是前年底回母校时拍摄的。自毕业后,母校我已多年未亲近。有数的一次是1984年北京对外友协工作时陪斯诺前妻海伦斯诺带领的美国共和党企业领导人代表团的访问,记得那次还到未名湖边去看了斯诺的墓。前年底是应学兄王缉思先生(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邀请给国关和环境学院讲课。因身在学界,对学界和母校现状非常了解。这两年里,这个大学爆出院长克扣博士生答辩费之营营狗苟,那个大学发生博导教授推搡女学生事件......前两天又出了个谩骂学术批评者为“屁眼教授”的所谓教授...我们的大学院长教授们可是真有才啊!堕落成一群只会在菜市场骂街的泼妇,离我理想中的大学渐行渐远......
“大学应该是什么?什么是大学的核心理念?大学是一个探求真理的环境,是寻求自然界的真理、寻求社会真理的环境,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中,对已有的人的发现、已有的人的成就,可以提出异议,不受任何约束。这是大学必须有的特征。中世纪的欧洲,政教合一,教权就是神权,神学是当时正统的思想。可是即使在那样的环境里,大学里研究神学的人可以批评神学、改变神学、发展神学,而不受大学圈子外的教规所制约。在大学的环境里,探索自然界和社会真理是要比外边更放开,没有任何思想可以作为正统思想不能突破……大学是教学中心也好、研究中心也罢,其实质应该是思想中心。如果大学不出思想,这个大学就没意义。”中世纪的某些可爱之处
现在对我们来说,大学的实质是思想中心也许太奢侈,但在我心目中真正的大学就该是这样,否则人类就不可能有进步。遗憾的是,今天的大学校园里还有多少老师、学生把它当做一个寻求真理的环境?
现在对我们来说,大学的实质是思想中心也许太奢侈,但在我心目中真正的大学就该是这样,否则人类就不可能有进步。遗憾的是,今天的大学校园里还有多少老师、学生把它当做一个寻求真理的环境?
刚刚写的文章被新浪“和谐”。也许是附加文章——我的老师杜光先生“北大精神归来兮”一文有“不和谐音”。有兴趣的朋友可用GOOGLE搜索“杜光 北大精神归来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