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步行走——享受一种简单的高贵

(2008-01-17 15:46:48)
标签:

休闲

体育精神

热爱自然

热爱环境

简单朴素

生活方式

 

在一个国家住久了的人,多少会受这个国家的生活方式(the way of life)影响。90年代末在NYC住四年,或多或少受美国自由独立精神腐蚀。来德国也或多或少接受德国人的某些普遍价值和生活方式。

 较起生活方式差异,觉得中德最大差异体现在休闲方式上。中国人周末聚会更多地选择家人、朋友一起下馆子,搓麻、喝茶、摆龙门阵,卡拉OK或干脆呼朋唤友上洗脚屋。中国人的休闲方式以静为主。

 

nobal1.jpg

 

德国人的休闲方式以动为主。一到周末,不是全家参加体育竞赛、就是招呼邻里差不多年龄段的朋友一块出行——或登山、或露营、或徒步旅行、或骑车游历......这时你能看到德国人深藏不露的另一面:非常放肆,大口地喝啤酒,在列车上旁若无人叽叽喳喳......大概是人多势众,你耐何他不得吧。  

德国人热爱体育是出了名的,德国足球和德甲国人皆知,但他们对自行车运动的热爱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骑车是生活必需,而在德国骑车却被当作体育运动。德国人骑自行车是全副武装的,脚蹬运动鞋、身穿运动服、头戴头盔,车前车后都有灯。时常是七八个一伙在公路上疾驰。德国的火车和公共汽车也都卖自行车票,年轻人或全家老小带着自行车、驮着行李坐火车四处旅游,自行车运到一个目的地后,下车选择骑自行车观光。

 

nobal1.jpg

 

一到春暖花开的季节,莱茵河沿线可以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聚集一起参加自行车比赛,有本村的,有本地区的,还有跨州的。 

  德国人的休闲方式还有一个特点——进行有组织的体育运动。何为有组织的?就是要参加各种体育俱乐部或协会,方算入流。体育俱乐部或协会在德国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喜欢钓鱼的加入“鱼协”,喜欢骑马的加入“马协”,喜欢航模的加入“航模协会”——几乎每4个德国人中就有一位是某个体育俱乐部或体育协会的会员。体育协会为非盈利性质,为维持协会运作根据会员的经济情况收取数量不等的费用。学生可享受优惠价格,残疾人则不用交费。

 

nobal1.jpg

 

而体育俱乐部则由私营公司经营。

 

nobal1.jpg

 

我们镇上的“健康城”(Health City)就是俱乐部的一种,要收费,但绝不是中国俱乐部那种“贵族化”收费——“磨刀嚯嚯向猪羊”。主要目的还是为小镇居民提供方便,拿我们镇收费标准,一人一月交50欧元(500元人民币),年费还能打折。对在本镇居住的外交官、UN工作人员及家属有更多优惠,一个月只交36欧元(360元)。在俱乐部你可享受器械、健美操、游泳、逾加等多种项目,还有指定教练指导。

 

noble6.jpg

 

....更让人吃惊的是,俱乐部的矿泉水、咖啡是免费的——小镇上的咖啡一杯起码卖到3欧元。这样算来,如你天天去锻炼,即便喝咖啡都划得来——德国健身俱乐部简直就是赔本的买卖。

 

noble6.jpg

 

我的朋友们三番五次邀我去健身俱乐部,我也曾两次前去察看,放弃的原因是:德国健身俱乐部和美国健身俱乐部不一样,前者到那里的目的只有一个:出一身汗。后者很大程度也被当作一个社交场所,那里是认识人、交流的场所;而德国健身俱乐部里,人人埋头苦干,一但完成规定动作,各奔东西。

(正遇外边回家的“冯”什么伯爵和他的孩子,热情邀请我们进城堡参观。)

noble17.jpg

 

我去健身俱乐部不为了社交,但在那里互不理睬也不是我的习惯。从此决定自己一人沿莱茵河每天快走十公里,既节约开支、又锻炼身体。

 

noble6.jpg

 

周末我喜欢和朋友徒步旅行,将车开到一个山脚下,然后徒步上山。等出一身大汗后,自觉神清气爽。最新研究表明:运动能使人体产生一种“幸福”或“愉悦”的因子。这就理解德国人为什么热衷于运动。然后徒步下山......在山脚找到车,开车回家。

 

下图:满目苹果树,不用担心午饭在哪儿吃了。

nobal1.jpg

 

在德国生活,有许多方面不习惯也不喜欢。但我喜欢德国人的休闲方式——他们爱自然、爱环境,有天人合一的生活态度.....还喜欢德国的淳朴简单——那种徒步就能感受到的简单的高贵。

 

童话中出现的彩色蘑菇

noble6.jpg

  

一路赏心悦目的乡村景色 

nobal1.jpg

 

说明:这是“德国统一日”去莱茵河沿岸一个村徒步旅行拍摄的照片。在一路开车的过程中,GPS显示周围有什么目标,比如历史文化遗产、宫殿、城堡。这个城堡的主人叫“冯”什么伯爵,从他和孩子劳动可以看出,贵族远不是国人头脑中的想象。伯爵一家靠自己劳动谋生,出租旅馆,经营啤酒屋和马场,修缮祖先的家业。伯爵家的狗看上去凶,实际很温顺,不到十分钟,他们就在我脚下俯首称臣。

 

箭头指示:向前两公里就有咖啡店,望梅止渴.....在筋疲力尽后又继续向前走两公里,没找到传说中的咖啡店。

 

nobal1.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