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哪里去了

(2008-01-08 18:39:16)
标签:

城市印象

历史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韦基奥桥

弘济桥

  qiao2.jpg

 

  邯郸永年县的广平府有座美丽的桥——“弘济桥”,据记载,该桥于明朝万历(1582)年重新修建,桥的历史该比这更为久远。“弘济桥”酷似赵州大石桥,是全国现存古代石拱桥中排在赵州桥后面的第二大桥。精湛的雕刻艺术是“弘济桥”的一大特点,桥外券均有精美的浮雕,其中有飞龙、凤和二龙戏珠、海马等,桥面拦板内有虎、鹿、麒麟等花饰及民间典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982年弘济桥被河北省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邯郸照片 020.jpg

 

  县文物局朱局长对我说,直到前年该石桥上仍走18吨载重汽车,去年禁止车辆通行后使这座桥免遭损坏。下图是我和邺城遗址文保所管理员的合影,他是当地农民——基层有许多这样默默无闻地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作出贡献的人。他的妻子为基地的考古学者做饭,儿子刚考上北京的一所大学。

 

   邯郸照片 006.jpg

 

  我在罗马郊外哈德良大帝行宫遗址遇到的考古工作者,他们来自帕多瓦大学考古系,由教授带领、长期在野外从事修复工作。

   考古学家在现场.jpg

  

  我在旁培遇到的考古工作者——拥有博士学位的漂亮女士。常年累月在现场从事修复工作。

 

   大学毕业生在现场.jpg

 

    你再仔细看看, 我和文保所所长合影的背后的“宫殿”就是铜雀台遗址,可以说是一堆假古董 。中国为什么假古董多?主要是我们一流大学考古专业大学生不愿去这些偏远穷困地区就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光靠热情远远不够,还要靠有知识有鉴赏力的专家学者。在意大利的众多历史文化遗产遗址,我经常可以遇到成群结队的大学生参与当地文物修复工作;而我们这里的考古基地,我难得发现大学生。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哪里去了?是在北京城里当搓脚工吗?还是在上海高级餐厅跑堂?难怪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只有靠农民去保护了。当然,也还有一个问题,国家真正用到文化遗产保护的经费究竟有多少?而这些钱是否足以让有理想的青年人安心留在穷乡僻壤从事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

   面两位小伙是朱同学助手——也是当地农民,他们正在学photo SHOP软件给一块刚出土的东汉时期瓦片绘图(见中间那位手上拿的)。因技术不行、画的不准确,缺乏立体效果;朱同学(右边那位,东京大学博士)正严肃地批评他们——我觉得真有些为难他们,人家放下锄头才有几天?我们众多美术院校毕业的高才生那里去了?

 

邯郸照片 006.jpg

 

  我和同去基地的中科院考古所研究员朱同学谈起在意大利旅行时遇到的一座桥梁——韦基奥桥。我告诉他,弘济桥比韦基奥桥更朴实、更美丽。

 

  qiao2.jpg

 

  提起佛罗伦萨(Florence)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韦基奥桥。几个世纪以来,它从无数次水灾、战争以及社会冲突中幸存下来。

 

qiao2.jpg

  

  该桥建于1345年。现桥上开有多家经营首饰的店铺,而在中世纪,大部分店主都是鱼贩子和屠夫——他们看中这条河是倾倒垃圾的方便场所。接着制革工也来了,用河水浸兽皮,再用马尿将其制成皮革。到了1593年,大公爵费尔迪南多把这些人驱逐走,原来的店以双倍的价钱出租给约50名珠宝商和金匠,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后代现仍在桥上漂亮的木制百叶窗商店中做生意(见下图)。   qiao2.jpg

 

  1944年,当纳粹军队逃避美国第五集团军追击时,收到希特勒的命令,要求他的部队绕过韦基奥桥撤退,使韦基奥桥成为佛罗伦萨唯一一座在二战中免遭轰炸的桥梁。纳粹军队对意大利的历史文化遗产尚有如此敬畏之心,而我们许多地方官对祖宗留给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丝毫不爱惜,甚而用推土机摧毁历史文化遗产,比较之下唏嘘不已。

   qiao2.jpg

    

    韦基奥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少年但丁就是在这座桥上第一次与他的恋人比亚特利丝相遇、被她高贵的气质和美丽折服、一见倾心。后者嫁给了一位伯爵,并于24岁早逝。但丁再未别娶,哀伤与思念中成就了早年的诗篇《新生》和晚年的《神曲》。在诗篇中,比亚特利丝是真善美的化身。

   今年圣诞节的我“在路上”——一张关于意大利拉维罗的照片引起网友们用中英两国文字热烈讨论。你们的评论我都看了,为你们的博学和真情感动,我在离开北京前答应大家将两座美丽的桥介绍给你们,谢谢你们,给我以上思考,我们的思想是相通的,也欢迎你们继续讨论。

 

    qiao2.jpg

 

     佛罗伦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故乡,去多少次去都不会厌倦的一座城市。(上图是乔托设计的钟楼和花之圣母大教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上山找老虎
后一篇:在路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