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精英教育英国贵族伊顿公学邱吉尔 |
离温莎堡一水之隔,有一座小镇叫伊顿。伊顿所以出名是因那里有一所贵族学校——伊顿公学。
好友在看了我的“格兰切斯特的下午茶”后发表评论,说到眼下国人对于“贵族”的认识极为肤浅。与朋友一样,对那些“下三烂”的贵族暂且不表——因早有断头台伺候他们,我想在这里说的是迄今为止还未被国人认识的一些“贵族”素质,抑或称其为“精英”素质;它是伊顿和哈罗公学(在英国被称为贵族学校)培养学生的基本做人品质。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是世界公认的20世紀最伟大的人物。他早年毕业于哈罗公学,天性固执、暴躁、尖酸、傲慢……这些都是他要命的缺点。有关邱吉尔生平,人们耳熟能详,但多数人忽视了他做为英国贵族后裔——也就是说他的贵族身世对他一生所造成的影响。
美國宾夕凡尼亞大學教授巴泽尔曾指出:“英国社会乃是等级严格的社会。但尽管如此,英国貴族社会之所以未曾出現类似于法国的大革命,乃得益于英国貴族阶级始终保持追求卓越和对外开放的传统”。这使得英国貴族阶级有着一种追求自我高貴、並傾向于刻苦自励的传统。从校风极其严格的貴族公学,到牛津、剑桥的通材教育,无不反映了英国貴族阶级这种“追求卓越”的特性。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在1930年代德國納粹初起之時,邱吉尔就能以一种只有真正的英雄方拥有的洞察力向全世界发出警告……直到对德战争始他出任英国首相,他的領袖才华便如耀眼的太阳发出灿烂的光芒。
邱吉尔一生追求高貴,愿为他的国家和时代献身,他的器宇心胸走到了時代的前列。无论战前、战争期間,还是战争结束以后,他领导的英国成为欧洲大陆的中流砥柱。
今日欧盟的繁荣和稳定无不受到60多年前那些战后政治领袖们思想的熏陶。他们是英国首相邱吉尔、法国总统戴高乐、德国总理阿登纳(详见我的“阿登纳故居”一文)——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枭雄,共同缔造了战后欧洲整整几代人的和平。这些政治领袖尽管个人风格不同,家庭出身各异;但作为伟大的领袖,他们身上都具有超乎常人的一种共同的高贵气质,那就是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永于承担国家重任。这是世界上任何一所培养英才(或称精英教育)学校的实质内容。
拿伊顿来说,它的精英教育可归纳为十个词: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和优越(详见友友《伊顿公学—世界精英之巢》一书)。
“独立”在伊顿精神中居于首位。能进伊顿的人,差不多个个都有值得称道的家庭背景,但在伊顿谁也不能靠它享有特权。学会独立的人格,是学生进入社会的关键。
“个性”就是创造性,是建立在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自信基础上的,是自我意识成熟的表现。伊顿鼓励多样性,鄙视人云亦云。
“友爱”体现在伊顿人将互助视为天经地义。友爱是“仁慈”的代名词,不能期望一个缺乏友爱的人能够承担普天济世的重任。
“忠诚”是伊顿人的座右铭。在伊顿提倡对待朋友绝对忠诚友爱,对别人的承诺、选定的事业或事关国家民族荣誉等等,必须保持一贯的忠诚。这是一种高贵的品质。相反踩着朋友往上爬、欺下媚上,嫉妒和出卖朋友的人,均遭强烈鄙视。
“尊严”就是进行不屈不挠的努力,遇到困难永不言败,决不放弃。因放弃意味丧失尊严,即便输也要输的有尊严。这是领袖人物的基本素质。
“勇敢”——伊顿鼓励无所畏惧的挑战精神。它是对坚忍不拔意志的锻炼。伊顿学生每天有一半时间从事体育活动,一方面是长身体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培养他们的勇敢精神。学生们在游戏中学会了勇敢和挑战权威。
“传统”,带有英国传统文化的、追求稳健与深厚、实际和循序渐进的特征。伊顿鼓励个性和创新,但却反对哗众取宠。在精神上,尊重传统,提倡循序渐进;在现实社会,承认秩序,恪守法治;在思想与行动上,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绅士”——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遭遇险境或难堪时,保持理智和平静;不失态、不惊慌。这种克制、含蓄和内敛的心理素质培养,是伊顿教育的目标。
“幽默”,指谈吐的机智与幽默。不但能够嘲笑他人,还能嘲笑自己——这是高度自信的表现。幽默的另一个特征就是留有余地,既为自己,也为别人——一切与实际厉害无关之事,君子当一笑了之。
“优越”——“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不是高高在上的优越,而是具有领袖特质的优越:为家庭的荣誉、为学校的荣誉、为国家的荣誉不负众望、勇挑重担!她是一种超越芸芸之众的高贵气质,与文章开头形容邱吉尔从学生时代起就有意识担负领导国家与人民渡過难关、追求卓越的使命感是一个意思。
伊顿学生虽出身名门,但绝不养尊处优。他们讲传统、守规矩,平和礼貌待人,却不怯懦软弱。他们自信独立、风度翩翩,却不傲慢和出言不逊。伊顿的毕业生每年有70%进入世界名校,当中走出过20多位英国首相和无数部长、议员,也走出过打败过拿破仑的威灵顿公爵和拯救美国经济的凯恩斯、多愁善感的诗人雪莱。
据说早年邱吉尔在哈罗公学求学时,没少挨过督学的板子。他母亲虽爱他,但决不溺爱——据说这也是贵族教育的一部分。一次因学校伙食差(这次去伊顿发现学校的教室设备和学生宿舍极其简陋与朴素),他曾偷偷央求他家的保姆带几块饼干到学校给他,没想到此事让他母亲知道了;她对这种行为极为不屑且严加斥责,认为贵族家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严厉和近乎严酷的锻炼,这种“蝇营狗苟”绝不该是她的儿子的所为。由此可见,目前国人想象中的贵族教育与实际情况有多大的差距!
现在国内某些大学热衷于修个豪华大门、观光电梯;办个高尔夫球场管理专业,学吃西餐打领带,等等等等;这些原本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尤其对于那些二、三流大学而言——装点门面也还是必要的。只是这些大学校长们千万不要忘记“精英教育”的实质乃是培养人的高贵气质——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感,而不仅是教学生学一些皮里毛里的屠龙之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