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位中国学者的意大利人文之旅(十)

(2006-09-21 05:22:52)

 

一位中国学者的意大利人文之旅(十)

 

  重归苏莲托

 

第一次听“重归苏莲托”这首歌曲是在我九岁的童年。我小学时代最好的朋友叫王洁,她和我同班且在同一个“童声合唱团”。我们学校中只有她一人能把《智取威虎山》中小常宝“打不尽财狼决不下战场”的最后一句唱词毫不费力地“扯”上去,因此就被老师选做“千人大合唱”的领唱,而我差不多就是个“滥竽充数”的——就因长的像“洋囡囡”被选到合唱团,破嗓子唱不了高音,唱个中音勉强也还可以!再说童声合唱原本就没有那么多讲究。

 

王洁的金嗓子得益于家族的遗传。她父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曾是我生活的那座省会城市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文革”前他不是出演《茶花女》中的阿芒,就是《艺术家的生涯》中的穷诗人。“文革”来临后,大家兴唱“革命样板戏”,唱意大利美声的人只能在家赋闲。一天我去王洁家约她上学,她家的留声机正放着“重归苏莲托”。我央求她爸爸:“叔叔你就给我哼两句吧,这留声机的声音听不清楚”!王洁爸爸清清嗓子给我唱了几句:“看那海浪碧波荡漾,多么激动人的心情!看那大自然风光,多么令人陶醉!看这山坡旁的果园,长满黄金般的蜜柑,到处散发着芳香,到处充满温暖……”。

 

在那个年代,这歌声无疑成了“天籁”,织成我童年的梦想!没想到三十多年后有一天,我有幸来到苏莲托。

去苏莲托是因为听从了那不勒斯我住的那家客栈对面的“大龙城中餐馆”姓张的领班的话。在抵达那不勒斯的那天起,我就在“大龙城”就餐。那位领班对我十分客气,不仅免收我的“餐具费”,而且还热情地向我介绍本地名胜——哪家比萨饼店是克林顿来过的;哪家教堂有什么圣徒的遗迹。当时我还没有读到美国地理杂志出版的《一生中必须去的50个地方》,当老张告诉我去“阿玛尔菲”时,我的脑子里只是旅游书上寥寥几行介绍。但我还是听从了老张的建议,决定第二天就去。

 

旅游书上介绍的两条去“阿玛尔菲”的路线:一是陆路,坐火车到苏莲托,然后再坐汽车去阿玛尔菲。二是坐船去苏莲托,然后转乘汽车去阿玛尔菲。这么说无论是陆路和海路,苏莲托都是必经之地!多好的安排啊!当我乘坐的大船在苏莲托码头停靠时,我看到造在悬崖上排排房子。相比在交通不发达的年代,码头是城市的中心。正当我左顾右盼的时候,我听到了几声非常悦耳的普通话——突然让我想起刚才在船上我的身后就有人说国语,一是因为我太睏不想回头;二是因为我的出行用我自己辛苦爬格子的稿费自助出行,与那些拿公款旅行的人绝然不同:住店、吃饭我能省就省,处处显出我的小家子气。我又爱面子,还是当个“独行侠”自在。三是,我与其它游旅客参观目的不太会一样,我喜欢的东西,在常人眼中不值一提;他们喜欢的景点,也许我只立此存照。

 

顺着声音望过去……嘿,那不是小马吗?我叫了一声:“小马!”我和小马是刚认识的,没想到能在苏莲托的码头碰上他们,小马给我引见了他们的经理,原来他们是去旁培的,从卡普里过来、在苏莲托转车……看来我们一下船就得分手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