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数
|
时间
|
阅读书目
|
主讲人
|
记录人
|
151期(总324期)
|
第一周
2月23日
|
1.陆远. 早期中国社会学的学科制度变迁——基于六份历史文献的分析[J]. 南京大学学报, 2003(1).
2.张国磊、张新文. “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政府动员与基层互动——基于广西钦州的个案调研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 2015(7).
3.Zhang Yuanfeng. Dependent Interdependence: The Complicated Dance of Government–Nonprofit Relations in China[J]. Voluntas, 2015, 26.
4.马磊. 国家干预模式、产权性质与组织间网络关系——对2000-2010年中国连锁董事网形成的制度主义社会学分析[D]. 上海:复旦大学, 2012.
|
张其伟
武静
|
刘青琴
|
152期(总325期)
|
第二周
3月1日
|
1.高学德、翟学伟. 政府信任的城乡比较[J]. 社会学研究, 2013(2).
2.高学德. 社会流动与人际信任: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 2015(6).
3.高学德. 当代城乡青年政治信任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研究, 2014(2).
4.史斌.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距离研究[D]. 上海:上海大学, 2010.
|
刘青琴
邰鹏峰
|
薛美琴
|
153期(总326期)
|
第三周
3月8日
|
1.黄晓星、杨杰. 社会服务组织的边界生产—基于Z市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5(6).
2.黄志辉. 工业化与城市环形扩张过程中的生态与游耕——珠三角与北京郊区的代耕菜农[J]. 广东社会科学, 2013(6).
3.Constanzo Ranci. The Long-Term Evolution of the Government–Third Sector Partnership in Italy: Old Wine in a New Bottle?[J]. Voluntas 2015, 26.
4.陈昌凯. 时间焦虑感——剧烈社会变迁中的“中国体验”[D]. 南京:南京大学, 2013.
|
薛美琴
苑莉莉
|
汪晓菡
|
154期(总327期)
|
第四周
3月15日
|
1.陈鹏. 当代中国城市业主的法权抗争——关于业主维权活动的一个分析框架[J]. 社会学研究, 2010(1).
2.陈鹏. 国家-市场-社会三维视野下的业委会研究——以B市商品房社区为例[J]. 公共管理学报, 2013(3).
3. Dyana P. Mason. Recogni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s Motivators for Charitable Giving: A Field Experiment[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6, 45(1).
4.刘威.对抗边界的生产:春城名苑邻里维权与反维权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 2012.
|
汪晓菡
刘春帅
程坤鹏
|
张其伟
|
155期(总328期)
|
第五周
3月22日
|
1.陈占江、包智明. 制度变迁、利益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以湖南省X 市Z 地区为个案[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13(4).
2.陈占江. 制度紧张、乡村分化与农民环境抗争——基于湘中农民“大行动”的个案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3).
3. Jennifer E. Mosley and Joseph Galaskiewicz.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anthropic Foundation Funding and State-Level Policy in the Era of Welfare Reform[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5, 44(6).
4.项飚著, 王迪译. 全球“猎身”:世界信息产业和印度的技术劳工[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
张其伟
武静
|
刘青琴
|
156期(总329期)
|
第六周
3月29日
|
1.郝彩虹. 身份区隔:生发于本土土壤的劳动管理策略——对某国有建筑企业地铁工地的个案研究[J]青年研究, 2014(2).
2.赵德雷. 内化的污名与低劣之位——建筑装饰业农民工底层地位的“合法性”[J]. 青年研究, 2014(2).
3.杨文健、康红梅. 环卫业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及其对策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个案[J]. 海南大学学报, 2012(1).
4.康红梅、杨文健. 底层社会中个体职业身份建构类型研究——以南京市环卫业农民工为例[J]. 西北人口, 2012(2).
5.陈晓萍,徐淑英,樊景立主编. 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
刘青琴
汪晓菡
薛美琴
|
武静
|
157期(总330期)
|
第七周
4月5日
|
1.李超海. 错位婚姻家庭中小孩抚养和婆媳冲突研究——以广州“ 80后”青年白领为例[J]. 青年研究, 2011(4).
2.李超海. 农民工工资结构的地区差异——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企业农民工为例[J]. 南方经济, 2015(11).
3.聂娟、李超海. “散工”群体的生存状态与社会治理——以广州的实地调查为例[J]. 学术研究, 2014(12).
4. Deborah S. Archambeault, Sarah Webber, and Janet Greenlee. Fraud and Corruption in U.S. Nonprofit Entities: A Summary of Press Reports 2008-2011[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5, 44(6).
5.徐曼红. 制度变迁背景下企业劳动时间管理与秩序重构——以超大型国有企业J厂为例[D]. 长春:吉林大学, 2013.
|
刘春帅
苑莉莉
吴磊
|
程坤鹏
|
158期(总331期)
|
第八周
4月12日
|
1.樊佩佩、曾盛红. 动员视域下的“内生性权责困境”——以“5·12”汶川地震中的基层救灾治理为例[J]. 社会学研究, 2014(1).
2.苏熠慧. 控制与抵抗:雇主与家政工在家务劳动过程中的博弈[J]. 社会, 2011(6).
3. Marlene Walk, Itay Greenspan, Honey Crossley & Femida Handy.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Analysis: A CASE STUDY OF A JOB AND SKILLS TRAINING PROGRAM OFFERED BY A SOCIAL ENTERPRISE[J].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2015, 26(2).
4.孙明. 家庭背景与干部地位获得(1950-2003)[D]. 上海:复旦大学, 2010.
|
程坤鹏
邰鹏峰
|
吴磊
|
159期(总332期)
|
第九周
4月19日
|
1.黎相宜、周敏. 跨国实践中的社会地位补偿——华南侨乡两个移民群体文化馈赠的比较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2(3).
2.黎相宜、周敏. 跨国空间下消费的社会价值兑现——基于美国福州移民两栖消费的个案研究[J]. 社会学研究, 2014(2).
3. Monir Mir & Swapan Kumar Bala. NGO Accountability in Bangladesh: Two Contrasting Cases[J]. Voluntas, 2015, 26.
4.吴娅丹. 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1.
|
吴磊
张其伟
|
苑莉莉
|
160期(总333期)
|
第十周
4月26日
|
1.马强.教堂重建:俄罗斯乡村社会转型中公共空间的重塑[J].世界民族, 2014(4).
2.马强.俄罗斯社会变迁的缩影:新年枞树的文化再生产[J].俄罗斯学刊, 2013(4).
3. Suzie S. Weng. Leadership in an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in the South: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formal Support Network to Increase Access to Services[J].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016, 45(1).
4.昝涛.现代国家与民族建构:20世纪前期土耳其民族主义研究[M]. 北京:三联书店, 2011.
|
苑莉莉
武静
|
刘春帅
|
161期(总334期)
|
第十一周
5月3日
|
1.李祖佩. 混混、乡村组织与基层治理内卷化——乡村混混的力量表达及后果[J]. 青年研究, 2011(3).
2.李祖佩. 项目下乡、乡镇政府“自利”与基层治理困境——基于某国家级贫困县的涉农项目运作的实证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4(5).
3.李祖佩. 项目进村与乡村治理重构——一项基于村庄本位的考察[J]. 中国农村观察, 2013(4).
4.狄金华. 被困的治理——一个华中乡镇中的复合治理(1980—2009)[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1.
|
刘青琴
程坤鹏
|
武静
|
162期(总335期)
|
第十二周
5月10日
|
1.周如南. 民族地区的艾滋病传播与防控——以凉山彝族地区艾滋病与地方社会文化调查为例[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12(1).
2.周如南. 都市冒险主义下的社会空间生产——凉山地区彝族人口的城市流动及其后果[J]. 开放时代, 2013(4).
3.周如南. 歧视的地方性逻辑:凉山彝区家支整体主义下的疾病应对与意义生产[J]. 开放时代, 2015(4).
4.刘东旭. 流动社会的秩序——珠三角彝人的组织与群体行为研究[D]. 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3.
|
汪晓菡
吴磊
|
张其伟
|
163期(总336期)
|
第十三周
5月17日
|
1.周延东、时立荣. 法社会学视角下石村矿山资源产权纠纷的实践逻辑[J]. 江苏社会科学, 2012(1).
2.周延东、郭星华. 职业角色与专业分角色: 矫正角色失调的一种新视角——以警察角色的变迁为例[J]. 探索, 2015(2).
3.周延东、李春勇. “双向嵌入”的企业生产与乡村生活——构建乡土生产秩序的策略研究[J]. 社会建设, 2015(3).
4. Laurie Mook, John Maiorano, Sherida Ryan, Ann Armstrong & Jack Quarter. Turning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on Its Head: THE STAKEHOLDER IMPACT STATEMENT[J]. Nonprofit Management & Leadership, 2015, 26(2).
5.邢婷婷.公益组织的宗教背景与组织有效性[D]. 上海:复旦大学, 2013.
|
张其伟
苑莉莉
|
邰鹏峰
|
164期(总337期)
|
第十四周
5月24日
|
1.许琪、于健宁、邱泽奇. 子女因素对离婚风险的影响[J]. 社会学研究, 2013(4).
2.许琪. 儿子养老还是女儿养老?基于家庭内部的比较分析[J]. 社会, 2015(4).
3.许琪、邱泽奇、李建新. 真的有“七年之痒”吗?——中国夫妻的离婚模式及其变迁趋势研究[J].社会学研究, 2015(5).
4.刘芳. 社会转型期的孝道与乡村秩序——以鲁西南的H村为例[D]. 上海:上海大学, 2013.
|
刘春帅
邰鹏峰
|
汪晓菡
|
165期(总338期)
|
第十五周
5月31日
|
1.汪勇涛. 农民建房行为的动力——基于江西宗族型村庄的调查[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2011(6).
2.汪勇涛. 反抗与解脱——赣鄂两地农民自杀比较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12(4).
3.陈涛. 道德的起源与变迁——涂尔干宗教研究的意图[J]. 社会学研究, 2015(3).
4.刘燕舞. 中国农民自杀问题研究(1980-2009):社会互构论的视角[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汪晓菡
薛美琴
|
程坤鹏
|
166期(总339期)
|
第十六周
6月7日
|
1.黄锐. 国家、户族与农民:1952-1966年关中地区的村落政治——以黄村为个案[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2013.
2.严霄云. 符应理论视角:职业教育与中国新产业工人的生产——一项对H市XS经济技术开发区中职校工(生)的研究[D]. 上海:上海大学, 2013.
|
张其伟
程坤鹏
|
刘春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