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懂事明理的乖乖女——《林黛玉进贾府》赏析之六

(2009-04-01 15:26:54)
标签:

丫鬟

舅舅

贾赦

舅母

林黛玉

贾府

教育

分类: 小月札记
聪明内敛

   曾经看到网上做过这样一项调查,问如果娶《红楼梦》中的人物为妻,你最想选谁。结果在被调查的六千名网民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选了薛宝钗,还有一些人选了袭人,甚至有人选了鲍二家的。而选林黛玉的只有五人,不到千分之一!林黛玉在网民的心目中,成了“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小性儿”、“行动爱恼人”、“嘴像刀子一样”的小心眼的人。果真如此吗?

至少,林黛玉刚进贾府时,并不像后来表现得那么孤傲,那么小心眼。仔细推敲黛玉进府的为人处事,我们发现,这时的黛玉相当懂事,相当内敛,是个说得少、想得多的好孩子。不该说的话一句也不说;该说的话,一句也不少,还都说到点子上;该行的礼,一步也不缺,都行在礼数上。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她的应对,件件完美,桩桩得体,无懈可击。这时的林黛玉,在贾府人的眼中,是个美丽文弱、懂事明理的乖巧女孩。

那么,林黛玉有何表现呢?

先看林黛玉去看望两位舅舅时的表现。

贾母安排两位嬷嬷带林黛玉去拜见舅舅,邢夫人表示:她亲自带了去。然后,携了林黛玉坐到车上,下了车,邢夫人挽了黛玉的手进到院里,让林黛玉坐下后,派人请贾赦。贾赦没来,叫人传了一番安慰林黛玉的话。林黛玉“忙站起身来一一听了”。舅舅的吩咐,她一句一句听了。而且是急忙忙站起来听。其实,这只是丫鬟代传舅舅的话,舅舅本人并不在跟前,但她还是要“站起来”听,而且还用了一个“忙”字。多么恭敬,多么懂事!接着邢夫人“苦留”林黛玉吃饭。而林黛玉笑着回答:“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迟去不恭。”听听!这话说得多么到位,面对邢夫人的“苦留”,林黛玉是“笑着推辞”,而且推辞得既有理,又有分寸。先说“爱惜赐饭,原不应辞”,意思是舅母让我在这里吃饭,我不应该推辞。接下来说出不能留下吃饭的理由——“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迟去不恭”。相比之下,邢夫人做人反而有些倒三不着两了。难道她不知道林黛玉还得去看二舅父?难道她想不到林黛玉初来应该跟贾母一起吃第一顿饭?可她偏偏要“苦留”。“苦留”就不是简单地虚让,而是反复地恳切地要留林黛玉吃饭。所以有红学家读到此处点评邢夫人“留得突兀”,“没分晓”。

从大舅家出来,林黛玉到了王夫人正房,看到:正面炕上横设一张炕桌,上面堆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王夫人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也搭着半旧的弹花椅袱,黛玉便向椅子上坐了。王夫人再三让她上炕,她方挨王夫人坐了。

这似乎是很寻常的让座,仔细琢磨很不寻常。炕桌上堆着书籍,东面上首空着,王夫人只坐下首,这说明林黛玉对王夫人起居室的观察非常细致。不仅如此,她一边看还一边细想,这上首空着的位置当是舅父的位置。所以王夫人让她坐在上座、首席,她坚辞不坐,而且主动坐到看来是给孩子们准备的椅子上。王夫人再三让她上炕,如果拒绝王夫人的好意似乎显得太过生分;如果傻呆呆地就上座空着的位置坐了,肯定会有失体统。而乖巧的林黛玉选择的是“挨王夫人坐了”,坐到王夫人身边,既不越规,又亲切自然。林黛玉决不敢越雷池半步!在这一细节的拿捏上,林黛玉做得恰到好处。一个六、七岁的小姑娘,第一次来到这样一个等级森严、钟鼎玉食的大户人家,能够做到这样一个地步,我们不得不服。

再看在贾母处用餐时黛玉的表现。

林黛玉进贾府在观察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之后,迎来了她进贾府的第一顿饭。这一顿饭可不是简单的饭,而是黛玉人生的重要课程。

曹雪芹只用了两百个字写这顿饭,但这里面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封建贵族家族的章法。初进贾府的林黛玉能应对得了吗?

先看贾母的晚饭如何开场。当林黛玉在王夫人房间说话时,有丫鬟来报告:“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林黛玉赶过去。请注意这个“忙”字,王夫人这个人经常做事慢腾腾的,这会儿却急急忙忙,为什么?她不敢怠慢,否则她就失职失礼了。在封建家庭特别是贵族家庭里,儿媳妇是要伺候婆婆用餐的,这是金科玉律。王夫人和林黛玉进入贾母的后门,已有许多人在等候。等什么?就是等王夫人来伺候贾母吃饭。(按说也应该等邢夫人。但前文交待邢夫人要带黛玉去拜见贾赦时,贾母已经发话“你也去吧,不必过来了。”)大儿媳让贾母给放了假,晚饭就必须得二儿媳来开。这是封建家庭的规矩。所以伺候贾母的人看到王夫人来了,才安设桌椅。

然后“李纨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这似乎很奇怪,有那么多丫鬟、仆妇在,为什么要三位贵夫人干这些粗活?这也是规矩:孙媳妇和儿媳妇要亲手伺候老祖宗,哪怕像走过场一样。要不过去都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再有能耐的媳妇也必须尽服侍婆母的义务!

饭摆好了,筷子摆好了,汤摆好了。吃饭的人怎么入座?贾母正面榻上独座,两边四张空椅。“熙凤拉林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黛玉十分推让”。这里注意两个词语,一个是“拉”,一个是“十分推让”,说明黛玉坚决不坐第一张椅子,在坐哪张椅子的问题上,林黛玉有自己的考虑:第一张椅子肯定是重要的位置,有王夫人和两位长嫂在,她怎么能坐,所以“十分推让”,“拉”也不去!直到贾母解释“你舅母和你嫂子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你是客,原该如此坐”,林黛玉方告了座。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很懂礼数的女孩子。

林黛玉坐下来了,跟她同辈的贾府三个小姐是不是可以马上坐下了呢?不行,得贾母命王夫人坐了之后,三姐妹才能告座。“迎春坐右边第一,探春左边第二,惜春右边第二。”王夫人是长辈,得她这位长辈坐下之后,晚辈才能坐下,这叫长幼有序。那么,林黛玉先于王夫人坐下岂不是无礼了?又不能算无礼,因为是贾母下令让黛玉先坐的,贾母的话是法令。

这样一来,林黛玉和贾府三姐妹陪贾母吃饭时是成了这样一种情势:王夫人坐在一边不吃,陪着,也监视服侍贾母的人是否周到;李纨和凤姐两人站在桌旁布让;旁边丫鬟执着拂尘,端着漱盂,拿着巾帕随时侍候;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什么叫大户人家?什么叫大户人家的礼数?这一顿饭,体现得活灵活现。

吃过饭后,小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还以为是喝的茶,在苏州家里,她受的教育是惜福养身,饭后片时再喝茶,“因见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如果此时是刘姥姥恐怕一口就把水喝了,但林黛玉毕竟不是刘姥姥,她要等等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已故演员陈晓旭在表演这一细节时,用眼往两边瞟了一下。应该说,她这一动作对人物的心理把握是非常到位的。果然,一会“又有人捧过漱盂来,林黛玉才发现不是让她喝茶,而是先用茶水漱口!然后才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这点点滴滴,林黛玉都做得恰到好处。

贾母这一顿饭,是林黛玉进贾府上的重要一课。贾母地位至高无上,林黛玉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了下面关于读书的一段对话。

三看关于“读书”的一段对话。

吃过饭后,贾母便和黛玉聊天。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后来,宝黛相见,宝玉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妹妹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是“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同一个问题,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呢?这是因为黛玉对别人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留心。林黛玉从贾母的话中肯定听出了贾母对女孩儿读书的看法,古代传统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不主张女孩子读很多书。例如富贵如金陵王家,不会是供不起孩子读书,但王熙凤就并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后面宝玉问起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的回答是“不曾读书”,紧接着一句“些须认得几个字”,完全是贾母说法的翻版,是刚学来的乖巧话。黛玉果真“不曾读书”吗?从后文黛玉写的诗词歌赋来看,绝不是“些须认得几个字”的水平。黛玉之所以如此回答,是把自己摆在了同三个姐妹同一位置上。既然贾府的姐妹们只不过认得几个字的水平(当然也不止是认几个字的水平),黛玉自己怎么好说“念了《四书》”呢?

从以上三个场面可以看出,刚进贾府的林黛玉是一个知书达礼,乖巧伶俐的女孩子,言谈举止,说话做事表现得都非常到位,也博得了贾母的喜爱。至于后来,林黛玉的个性随着贾母的百般宠爱、宝玉的万般巴结,渐渐张扬,在贾府这样一个“风刀霜剑”的环境下,林黛玉越来越不善于为人处事,越来越不善于提防掩饰,至使在贾府人的眼中成了“孤高自许”的、很难与人相处的女孩,以至今天的网民还不愿娶之为妻,那当是后话了,不属于本文讨论的话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