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尽的李后主: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012-10-07 07:48:04)
标签:
李煜杂谈 |
分类: 诗词闲话 |
李煜是皇帝,但没能坐得安稳,国被灭,人被俘。李煜是不是个好皇帝的命题,实在不是我这样的清贫老生所能够下判定的,阶级成分实在差得太远,不敢妄言。与此稍微有点联系的可能是,希望这片苦难深重的大地上不再有“皇帝”,让每一个人都可以有尊严的活着。不知这一天什么时候能够到来。
常有人提到李后主就觉得他可怜,可能是因了他被毒杀而死吧。据说牵机药会破坏中枢神经系统,让人全身抽搐,头脚缩在一起,极痛苦。从人性的角度,我们当然应该对此报以同情之心。但那说到底是老李家和老赵家争夺位子的问题,不管谁输谁赢,与老百姓关系不大。试想一下,如果李煜把赵家兄弟抓住了会怎么办?不知道,可以知道的是他只是因为 “累疏极论时政”就对“时呼以潘卿”的潘佑毫不留情,直到被俘后才叹息:“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
皇帝就是皇帝,和老百姓根本不是一个阶层的,哪怕他多么有才华,哪怕他有时候会表现出温情,都改变不了皇帝的本性。就如同老虎,即使不发威,也不能当是猫。老虎和猫不同类,什么时候都不同类。猫们应该做的就是团结起来把老虎关在笼子里,而不是装作老虎或和老虎套近乎来欺压别的猫。但遗憾的是猫们总喜欢选择后者,所以老虎还在发威。
抛开李煜皇帝身份不说,此人的艺术才华自是非凡,单以词论,“千古词帝”是名副其实的。从商王朝算起约3500多年的中国历史上,如果少了一个像李煜这样的皇帝或王,人们是绝不会在意的,但如果少了像李煜这样的词人,我国的诗词会怎样呢?不敢想象。
常读李煜的词,但一直没有能够整理一下思绪,前一段比较清净,这才静静地在灯下重新品读那些文字。在读那些文字时,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不要纠缠于真实的人物,或试图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而是只看文字,一切以文字所表达的意思为基准。
但不可否认,李煜毕竟是皇帝,这个客观事实不容忽视,特别是有些词或句子,不可回避地与皇帝的身份发生些许关系,于是思绪总是跳进跳出,有时的确会有些纠结。
连着写了三个主题,香艳的后宫、唯美的偷情、点点幽怨皆是愁。
但还是觉得不过瘾,本来还想写一个以“去国”为关键词的主题,选了五首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望江南•多少泪》、《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中心都围绕着“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虽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些许豪迈,但总逃不出“肠断更无疑”的情绪。虽说李煜是皇帝,也知道老虎和猫不同类,但说到底自己是一只没出息的猫,读到有些句子仍是心酸,实不忍再继续下去,唯恐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太深。
这里仅录之,等以后调慢慢再说吧。
壹。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贰。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叁。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肆。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伍。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012-09-15于伦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