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集体战术
(2012-05-11 22:41:52)
标签:
杂谈 |
一、
进攻形式和进攻打法
当前排球运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队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排球进攻战术日趋丰富多彩。进攻战术可分为进攻形式和进攻打法两个方面:
(一)
进攻形式
1.“中一二”进攻形式
|
|
图 6-3 |
图 6-4 |
这种形式是排球进攻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其特点是一传的目标明确,二传队员易于接应,加之战术配合简单,便于组织进攻。缺点是战术配合方法较少,进攻点不多,突然性不大,战术意图易被对方识破。这种形式适合于技术水平较低的队采用。但有时技术水平较高的队在来不及组织复杂战术进攻的情况下,也采用这种进攻形式。
2.“边一二”进攻形式
这种形式也比较简单,容易掌握。但由于对一传、二传的要求都较高,组织“边一二”进攻形式要比组织“中一二”进攻形式的难度大,其战术配合也较为复杂。“边一二”进攻形式,由于两名进攻队员的位置相邻,便于进行互相掩护的进攻配合,可以组织较多的快变战术。因此,“边一二”突然性和攻击性要比“中一二”进攻形式大。
采用“中一二”和“边一二”进攻形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在采用“中一二”形式时,当二传队员轮转到4号位或2号位时,应采用换位的方法,把二传队员换到3号位,便于组织进攻。接发球时的站位如图6-5。
|
|
① |
② |
图 6-5 |
②
在采用“中一二”形式时,3号位二传队员如果向两边都采用正面传球时,可以居中站位。如果二传队员利用正面长传或背后短传时,站位可靠近2号位区。
③ 在采用“边一二”形式时,二传队员应在2、3号位之间,不要紧靠边线站立,以便运用快球战术。
④ 在采用“边一二”形式时,当二传队员轮转到4号位或3号位时,可采用换位方法,把二传队员换到2号位。接发球时的站位如图6-6。
|
|
① |
② |
图 6-6 |
(二)进攻打法
1. 强攻
强攻是凭借队员个人的身高和弹跳力,利用扣球的力量和个人扣球战术,强行突破对方的防御。强攻打法可分为4种。
(1)
集中进攻 : 二传队员向4号位或2号位传出弧度较高、落点较集中在3、4或3、2号位之间的球所组织的扣球进攻。这种打法由于弧度小,便于扣球队员助跑和挥臂扣球,一般适合初学者和较低水平的队运用。
(2) 拉开进攻:
二传队员将球传到网边标志杆附近所进行的进攻打法称为拉开进攻。这种打法能扣直线和小斜线球(图6-7),既利于避开拦网,也便于打手出界。
|
|
① |
② |
图 6-7 |
(3)围绕进攻 : 进攻队员从二传队员后面绕到前面扣球称为前围绕进攻(图6-8);进攻队员从二传队员前面绕到后面扣球称为后围绕进攻(图6-9)。围绕跑动换位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进攻队员扣球特长和避开对方的拦网。
|
|
图 6-8 |
图 6-9 |
(4) 调整进攻 :
当一传不到位,球的落点离网较远时,由二传队员或其他队员将球调整到网前所进行的扣球进攻打法称为调整进攻。这种打法在接扣球攻击中运用较多。
2.
快攻
快攻是指二传将球传至稍高于球网上沿,以提高扣球速度,缩短过网时间的击球手段。它是在一传到位的基础上,通过扣球人的快速跑动,互相配合组成各种进攻战术。
二、
接发球及其进攻
(一)
接发球的基本要求
1.
正确判断
2. 合理取位
|
图 6-10 |
图 6-11 |
在接发球取位时,还应注意在同排队员左右位置和同列队员前后位置不能颠倒而犯规。
|
|
图 6-12 |
3.
分工与配合
(1) 接发球的分工
由于发球技术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发球的落点较多地集中在中、后场,加之前排队员还担负进攻任务,故后排队员接发球的范围可相对扩大些。另外,还可根据队员接发球的具体情况,发挥队员个人的专长,接发球技术好的分工范围可大些,反之可小些。
(2) 接发球的配合
应互相保护,互相弥补。当一人接发球时,其他队员特别是相邻队员应注意保护,随时准备接应。一旦球蹭手飞出界外、平冲入网时,其他队员都应全力抢救,这样既可减少失误,又可鼓舞士气。
(二)
接发球阵形
5人接发球阵形及变化:
1.“W”站位阵形
这种站位的缺点是队员之间的“结合部”相应增多,也不利于接对方发到边角上的球(图6-14)。
|
|
图 6-13 |
图 6-14 |
2.“M”站位阵形
|
图 6-15 |
5人接发球阵形的优点是每人接一传的范围相对较小,并在接发球时已经站成了基本的进攻阵形,组成战术比较方便。但队员之间“结合部”增多,队员与队员的配合要求较高。
(三)
接发球进攻的战术变化
1.“中一二”进攻的战术变化
(1) 定点进攻
示例一:3号位二传队员传给4号位队员或2号位队员集中或拉开进攻(图6-16)。
示例二:3号位二传队员传给4号位队员拉开或2号位队员背传半高球(图6-17)
|
|
图 6-16 |
图 6-17 |
(2) 定位与跑动换位两点进攻
示例一:4号位队员定点进攻,2号位队员跑动换位进攻(图6-18),其方法有:
① 斜线助跑到二传队员前面扣前快球;
② 在二传身后扣背快球。
示例二:2号位队员定点进攻,4号位队员跑动换位进攻(图6-19),其方法有:
① 内切快球助跑扣3号位前快球;
② 内切大跑动扣二传队员身后的背半高球。
|
|
图 6-18 |
图6-19 |
2.“边一二”进攻的战术变化
(1) 定位进攻
示例一:3号位队员扣一般集中球,4号位队员扣一般拉开球(图6-20)。
示例二:4号位队员扣定位拉开高球,3号位队员进行前快的实扣或掩护(图6-21)。
|
|
图 6-20 |
图 6-21 |
(2)定位与跑动换位两点进攻
4号位队员扣定位球,3号位队员围绕跑动到2号位二传队员身后扣背快球或半高球(图6-22)。
|
图 6-22 |
(四) 接发球进攻教学与训练
1.
教学特点
(1) 技术是基础
(2) 分解练习和集中串联相结合
2.
教学步骤与方法
(1) |
向学生讲解接发球组织进攻战术的形式和方法,使学生明确接发球组织进攻各环节的重要性,在练习中目的明确。 |
(2) |
在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下进行练习。指导学生单项练习时,巩固击球动作,提高技术的熟练性,保证高质量地接好每个球;在技术水平相对稳定之后,进行垫、传、扣的串连练习。 |
① |
学生两人一组,一发一接(图6-23):要求发球由轻到重、垫球人将球垫到指定位置。 |
② |
三对三隔网发、垫练习(图6-24):发球人不换位,向5、6、1号位发球。接发球人在1、6、5号位换位接球,将球垫到指定位置。 |
|
|
图 6—23 |
图6—24 |
③ |
学生分两组隔网发球接发球,网前指定二传(图6-25):接球人接球后及时跑到网前扣二传传起的球,以提高接球后转为进攻的衔接及适应各种扣球的能力。 |
④ |
全队配合接发球组织进攻:要求发球人从轻到重交替发球,提高接各种球的能力。 |
|
图6—25 |
3. 接发球进攻练习方法
(1) |
全队接发球,确定到位次数为轮转一次(或前后排交换接发球)。失误一次,减掉一个到位球,全队完成预定次数。 |
(2) |
垫、传、扣串连训练 |
① |
发、垫、传练习:2人发球,4人接发球,固定二传(图6-26)。 |
② |
发、垫、调练习:2人发球,2人接发球,2人调整传球(图6-27)。 |
|
|
图6—26 |
图6—27 |
③ |
提高接发球质量的比赛。6人一组分两组,每组:一人发球,一人二传,其他队员轮流接发球和扣球完成规定次数,哪个队先完成扣球次数为胜(图6-28)。 |
④ |
2人接发球2人发球,接球人垫球后互换位置,规定到位次数先完成者为胜(图6-29)。 |
|
|
图6—28 |
图6—29 |
⑤ |
3人一组,把全队分成若干组。前排固定二传,不接球的两人跑动进攻,扣球成功,该组继续接球,失误则换另一组接球(图6-30)。 |
|
|
图6—30 |
图6—31 |
(3) |
一攻的小配合练习 |
练习配合时应由简单的进攻战术逐步过渡到复杂的进攻战术。
① |
“中一二”进攻时,2、4号位小配合举例。 |
|
教师抛球,后排队员垫球给二传,前排: |
|
a) 2、4号位扣高球(图6-31)。 |
|
b) 2号位强攻、4号位佯做4号位强攻、斜插向3号位扣半高球(图6-32)。 |
|
c) 2号位围绕到二传前扣半高球(图6-33)。 |
|
|
图6—32 |
图6—33 |
② |
“边一二”进攻时,3、4号位小配合举例。 |
|
教师抛球,后排队员接球给二传,前排: |
|
a) 3号位扣快球,4号位扣拉开球(图6-34)。 |
|
图 6-34 |
|
b) 4号位强攻,3号位队员围绕跑动到2号位二传队员身后扣背半高球(图6-35)。 |
|
|
|
c) 4号位队员内切跑动扣前快球,3号位队员围绕跑动到2号位扣背快球(图6-36)。 |
(4) |
接近比赛情况下全队的整体配合 |
① |
场上队员接发球组织进攻战术配合。由教师或队员发球,每轮在规定接发球数以内,完成预定的进攻战术配合,才可轮转一轮。 |
② |
接发球后重点磨练某一项配合,以求逐步熟练。 |
③ |
六对六对抗。由1号位队员发球,每人发10个球,统计组成进攻战术的成功率。然后两队前后排交换进行练习。 |
三、
接扣球及其进攻
(一)
接扣球防守形式及变化
1. 无人拦网防守阵形
2. 单人拦网防守阵形
|
图 6-37① |
图6-37② |
图6—37③ |
3.双人拦网防守阵形
(1) 双人拦网“边跟进”防守阵形“边跟进”也叫“马蹄”防守阵形,它是对方2号位或4号位扣球,本方靠近边线的队员根据扣球人的特点而跟进接对方的吊球及前区球(图6-38①、②)。
|
|
图6—38① |
图6—38② |
边跟进防守,由于呈“马蹄形”,所以中心较空。在比赛中根据本方的拦网和对方扣球人特点,采用“死跟”和“活跟”两种形式。如果本方拦网已封住对方扣球路线时,防守队员应果断跟进接吊球(图6-39)。
|
|
图 6-39 |
图 6-40 |
如本方拦网未能及时封死对方扣球路线时,队员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跟进还是定位防守。这是根据队员的场上经验和与同伴熟练配合来决定的。1、5号位队员在进行跟进的同时,6号位队员应及时补位,以防止因跟进出现的空隙。4、5号位或2、1号位也相应内移,以缩小出现的空挡。
(2)
双人拦网“心跟进”防守阵形:“心跟进”防守是由防守效果好,战术意识强的后排队员跟进防吊球及前区球,一般是由后排二传队员担任。因为这样可以直接组织进攻(图6-40)。
采用“心跟进”防守一般是在本方拦网较好,对方运用吊球较多的情况下使用。它虽然解决了心空问题,但后场防守由于人少,力量相对减弱。因此,在防守时要求拦网将本方6号区空间封死。后排二传跟进,6号位队员注意补由于本方二传跟进1号区出现的空挡。其他队员负责自己的防守区域。
(二)
接扣球进攻
接扣球进攻除直接拦死、拦回外,还有以下两种情况:
1. 触及拦网人手后的组织进攻
(1) |
前排拦起的高球,落点在前场或中场,可将球传垫给二传队员,组织“中、边一二”进攻。在一传到位的情况下,接发球进攻所运用的各种战术都可以采用。 |
(2) |
前排拦起的低球,速度快、落点远,球不易传垫至网前,则要求二传手和其他队员都应积极准备,将球调整传给不拦网后撤的队员进攻。 |
2.
后排防起后的组织进攻
(三)
接扣球进攻的教学与训练
1. 接扣球进攻的教学
2. 接扣球的反攻训练
练习方法举例:
(1) |
不防守队员做调传:教师隔网扣球,防守队员垫球,不防守队员调传(图6-41)。 |
(2) |
三人小“马蹄形”防守:教师扣球,三名队员防守,将球垫给教师供其继续扣,完成规定次数换另一组(图6-42)。 |
|
|
图6—41 |
图6—42 |
(3) |
教师向一个区域扣球,三名队员进行换位防、调练习,完成规定次数换另一组(图6-43)。 |
(4) |
调、扣练习:教师抛球,2号位调传,4号位扣球,互相交换位置(图6-44)。 |
|
|
图6—43 |
图 6-44 |
(5) |
调、扣练习:教师将球抛到6号区,6号位队员向4、2号位调传球,4、2号位队员扣球,互相交换位置(图6-45)。 |
(6) |
防、调、扣练习,三人小“马蹄形”防守。对方2、4号位扣球,防起反攻完成规定次数换组(图6-46)。 |
|
|
图 6-45 |
图 6-46 |
(7) |
四人一组二传站在网前,对方2、4号位扣球,防起后作反攻,完成规定次数换组(图6-47)。 |
(8) |
全队防反练习:对方三点攻,本方防守反攻,完成规定次数,前后排轮换(图6-48)。 |
|
|
图 6-47 |
图 6-48 |
四、
接传、垫球及其进攻
比赛中对方因接发球及接扣球或其他球不到位时,不能组织有效的进攻而采用传或垫将球推到本方场区时,本方采用的反击手段为接传、垫球组织进攻。这种处理球的进攻应与接发球组织进攻相同,可以打出各种不同的进攻变化。但应注意的是,虽然对方不能组织有威力的进攻,但在处理球时也会给本方造成各种困难球。因此,本方要时刻保持高度集中,做到每球必争。
1.
前排应及时做好接应和快攻准备
(1) |
掌握好后撤时机。在判断好对方不可能组织进攻时,前排队员应迅速后撤至跑动进攻处准备反攻。 |
(2) |
首先应撤到有利于接应的位置,不需要接应时,再撤到有利于进攻的位置。 |
2.
二传应及时做好组织进攻的准备
3.
后排及早做接球准备
(1) |
接球时尽量用上手传,因传球较稳,到位率高。 |
(2) |
球的弧度应稍低,以提高快速反击的速度。 |
4.
训练
(1) |
前排接处理球的训练 |
① |
教师隔网抛球,前排拦网人后撤接球组织反攻。 |
② |
隔网抛球,前排后撤接球,二传插上组织进攻。 |
(2) |
后排接处理球的训练 |
① |
教师将球抛向后排,后排队员移动取位,尽量将球传向二传位置。 |
② |
两组对抗,一方练习接处理球组织进攻,另一方练习处理球的推攻(图6-49)。两组交替进行,先完成规定次数反攻的一方为胜方。然后前后排交换。 |
|
图 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