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京烟袋斜街记录摄影生活外拍旅游五哥视点休闲杂谈 |
分类: 平凡的生活 |
【1】后海银锭桥的黄昏,一群鸽子在夕阳下的树梢上面自由飞翔。
去后海总要逛逛烟袋斜街,这是从鼓楼到什刹海银锭桥之间的一条纤细的斜街,据称历史上这条街以卖烟袋、烟具为主,烟袋铺门前都挂着木雕的烟袋作为幌子招揽顾客。
去年逛过这儿,没发现有烟袋幌子,今年亦如此,倒是酒吧更多了些,夕阳西下,华灯初上时分,游人渐渐少了些许。慢慢的走在这古街上,回味那些逝去的过去,那是我不可能经历的,走在路上,体会的只是一份休闲,也只有自己仔细品味才能体会到的氛围。体会历史,人会安静许多。
《百度》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西至小石碑胡同与鸦儿胡同相连,为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据清乾隆年间刊刻的《日下旧闻考》一书记载,此街原名"鼓楼斜街",清末改称"烟袋斜街"。
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斜街上一户一户开起了烟袋铺。这条街上的烟袋铺,大都是高台阶,门前竖一个木制大烟袋当幌子。黑色的烟袋杆儿,金色的烟袋锅儿,这样的标志真可谓生动形象至极。在烟袋斜街的东口路北有一家"双盛泰"烟袋铺,门前竖着的木雕大烟袋,足有一人多高,粗如饭碗一般,金黄色的烟袋锅上还系着条红绸穗,十分醒目。这"双盛泰"的大烟袋真称得上是北京同行业中的头号大烟袋了。
除此之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以"烟袋"命名斜街,真可谓名副其实了。
烟袋斜街的名字越叫越响,一直流传到今天。
【5】两个女孩在茶庄门前聊天,旁边30酒吧的照片很亮,远远的就能看到。
【8】
【9】台湾著名小吃“幸福满满”,很好听的店名,在这儿吃饭该有浪漫的味道?
【13】“新年快乐”。春节要到了,我想这个店的标语是寄语春节吧。
【16】银锭桥上,这个女孩POSE很独特,呵呵。
本文被推荐在新浪草根名博首页,感谢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