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机的供应链哲学
(2009-03-09 14:53:32)
标签:
it |
分类: 财经观察 |
山寨机的供应链哲学
或许是因为主持“消费315”节目的缘故,安琪对山寨很是不屑。但山寨并没有因为安琪的不屑而停步,反却越来越惹火,以致人们开始把一切模仿、抄袭、草根都统统冠之以山寨。
更为可爱的是,我还把她忽悠去帮李易君主持了一场“三八山寨秀”。活动结束后,她短信告诉我活动状况——很山寨!
呵呵。和安琪一样,我也很不屑山寨机,但感兴趣于山寨机如此火爆背后的商业逻辑。
这里有两点不需要多作分析,一是山寨火爆的市场基础:数字生活方式的草根化激起巨大的需求;一是草根对于品牌霸权天然的实用主义反抗。
山寨所以能做到低价格的商业模式,我以为正是供应链思想的最可爱应用。对于供应链,海尔的张瑞敏有一句话说到了本质——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利用了多少资源。
张首席真是高屋建瓴,气魄宏伟啊!这个世界的资源已经太多了,我们没必要劳神费力地什么资源都自己搞,要把整个世界的资源看成自己的资源整合运用。
这里有两个关键,一是资源过剩了,正如商品过剩才出现了交换,资源过剩才有可能被低价格整合;二是订单充足了,人类商业行为的游戏规则是付款买单,你手里只有有了大把的订单才具备整合过剩资源的基础。
很明显,得益于数字时代的蓬勃发展,研发、料件、工厂、渠道、乃至市场资源都过剩了,那些能掌握订单的就成了“山大王”,就可以用手中的订单把过剩的研发、料件、工厂、渠道等资源整合起来,通过模仿很快地制造出产品来,去满足草根市场的需求。
相比品牌机,因为是模仿或抄袭,所以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因为是整合过剩的资源,所以价格就很便宜。
有些山寨企业,如天宇、金立,由于对过剩资源的整合流程严谨高效,对用户消费更负责任而成功登陆上岸,成了“王”。大多数的山寨机,据安琪介绍,因为缺了售后这一环,备受诟病和投诉,渐渐失去了市场的信任,最终丢了市场,也成“亡”了。
这是很有趣商业逻辑。不建资源,而是把整个产业链条作为自己的资源平台,进行上下游各环节整合,解决研发、采购、制造、销售等企业经营问题。
最后补充一个老乔骂人的小段子:听到公司要自己设立工厂,乔布斯跳起来:为什么你们要盖个工厂?管理者应该把资金和管理时间用在其他事情上!
这话太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