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IT业的丧钟将为谁而鸣?
包文青/2007-01-05
|
整个地球都在奔跑,而决定胜负的除了速度,还有方向。因此,我们必须弄清楚:IT业的未来方向在哪里?谁,正行驶在这个航道上?而谁,正在偏离? |
世界是平的了,圆心在哪?
没有谁怀疑:这个世界正在变得可视。宽带和视频技术让我们可以互相看见,可以相隔千里的一起工作,甚至窥探彼此的生活。空间的距离正在消失,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疆界正在进一步消除,世界被打得更加七零八落。
“对,就是你,你掌控了信息时代,欢迎来到‘你’的世界。”《时代》准确地把世界的圆心确定为:你。
没错,世界是平的,但‘你’却尽情彰显自我,骄傲地站立着。‘你’就是这个世界的圆心!
但‘你’却再也无法离开PC,不管你愿意与否,你的娱乐、你的工作、你的日记、你的沟通和联系、你的隐私、甚至你的第二人生都紧紧围绕PC展开——
世界是平的了,圆心就是你和你的PC!
可视化,‘你’对未来一切消费电子产品的基本需求
没有交流,就没有人存在!而人最本质的交流就是face to face 。
因此,可视的影像,不再是炫耀的功能,而成为未来一切消费电子产品的基础!也是一切应用方案的基础所在——真正让远隔天涯的你我通过网络真实再现现实世界中面对面的互动与沟通。
手机、电脑、MP4、电视机、手表,甚至网络冰箱,影像是这些产品的基础存在。视频会议不再需要专门的会议室,而是随时随地发生和进行!
Intel和AMD谁奔跑在图形CPU的道路上?
很显然,是AMD。2006年7月,AMD宣布以5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图形芯片制造商ATI。当时业界显然并没有认识到这次并购的战略意义,只是把它当作AMD迈向整体CPU解决方案的步骤之一。甚至有业界的高管谈起此次并购时认为这不过是AMD对Intel迅驰芯片方案的又一次模仿。
事实将很快证明这位高管的眼光是多么浮浅!并购后的一次发布会上,MAD的CEO鲁毅智说:“收购ATI,将AMD多年来的战略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图像计算。因为未来的世界计算,将会以图像显示为中心。”
同样是2006年7月,Intel全球总裁欧德宁调离了从三星高薪挖过来的市场营销副总裁,重新换上了素有技术狂人之称的马宏升。
这也标志着当初欧德宁上台后想把Intel改组为应用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失败,Intel重新回归CPU战场,以应对AMD的强势挑战。
但Intel这次捡起的武器却是试图延长“摩尔定律”的残喘——继续性能路线:推出能耗低、性能更高的新的CPU架构:双核,乃至多核!
这一次,Intel应该仔细想想市场上的一个口碑: AMD的图像,Intel的霸气。当年,没有获得开店许可的富士胶卷就是凭一个类似的口碑营销保住了市场基本盘的!
惠普与戴尔,谁与世界的圆心更接近?
答案也是显而易见。从2006年5月开始,一组惠普的PC广告冲击着人们的视野:一双手牵着一条白线组成了CD、书本、照片、建筑模型……手的主人——通常都是各行各业的名人——会在广告中轻柔的诉说着他们用惠普PC做的从工作到生活的每一件事。广告的最后,总是一句话,“PC is personal sgain”,简单但有力。
而在中国,卡通化的一句歪歪扭扭排列的手写广告语——惠普电脑,掌控个性世界——以黑+黄色的强烈视觉对比的户外广告占据了电脑城的外墙!
原来跟着IBM邯郸学步的惠普终于明白了:人是世界的中心,而PC又是人生活和工作的中心!
今天,惠普不再出售性能价格比,她出售的是更个人化的体验。就像她在美国雅虎网站娱乐频道那幅全屏广告一样:“和你一样,它也渴望娱乐(Like you,it craves entertainment)”
戴尔的供应链依然完美,无可挑剔,但他那近乎橱窗展示的理性广告还能打动这个世界的圆心吗?
如果海尔并购了方正,其他厂家会怎样?
从1998年5月开始,海尔四进IT业,其虽屡败而终不退的根本原因就是:IT太重要了。占据IT就意味着海尔的白家电多了一双科技腾飞的翅膀,也可以使海尔看清科技的未来。因为张瑞敏深知:中国企业的最大瓶颈就是不知道明天会怎样?毕竟,在量化竞争时代,后知后觉还可以靠多流汗赶上去;而到了质化竞争时代,少不留神就落后一个时代!
在只有规模才有竞争资格的IT业,海尔几乎试验了所有策略。2005到2006年,海尔近乎烧钱般的营销运作也终未能实现规模的突破。并购,是海尔在IT领域站住脚的最后一博!
英特尔将不仅乐见其成,甚至背后助力。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联想竞争者!
可以想见,如果这次并购实现,在中国市场,三强格局将完全成型:联想、惠普、海尔,其他的品牌,难逃边缘化命运!
也许,善于瘦身和供应链健康稳健的同方会是个例外,天知道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