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美现象令很多为人父母者心惊胆颤,她带来的冲击强过社会治安的恶化。其实,今天社会价值观念的偏颇,自然生态系统的崩溃,文学艺术在内的精神世界的凋敝,是与经济的发展同时发生的。
于是很多大城市父母第一次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渴望生个男孩,而是因为对价值观念崩溃的恐惧而渴望生个男孩。
但为人父母者也不致过于悲观,一则社会的发展有其周期性,“性解放”最早盛行于欧洲,后昌于美国,在欧洲,是对中世纪的禁欲宗教约束的一种彻底逆反,而在美国,情况相对复杂些,是对种族战争、工业崇拜等引发的价值空虚的一种本能抵抗与宣泄。现在则是中国。
综合来看,其发生的社会本质大体一致:都是由于传统价值观念遭到破坏、怀疑,新的价值观念似乎陷于混乱和黑暗。
我们改变了社会的大环境,但我们一则可以冀望于社会的自洁功能,二者可以建立自己的养儿养女的价值观念。蝴蝶虽小,却可以引发大风暴,小气候虽影响不了大气候,但这样的家庭多了,也可以是个催化剂!
新的家庭育儿观念很简单:富养女儿穷养儿。
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可以说是天下最形象也最深刻的比喻了。从其生理天性来说,女孩子弱小,但感受细腻,情感丰富,内心深处更多追求的不是社会价值,而是自身的感情价值,所以女孩内心最怕的是情感的寂寞。但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讲,女孩子是物质的。她们爱慕虚荣,是社会上狂热的物质主义崇拜者、时尚潮流的推动者。
这里所谓的富养,就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给予实现:一是父母倾其所有的物质财富满足女儿的需求,不单单是满足,而是超越式的满足,吃喝玩乐,让自己的女儿全部长足见识,从小就把女儿培养成“有钱人”的生活气质。如此一来,女儿就不容易被哪个“坏男人”的物质所诱惑,反过来,在优越物质条件下成长起来的女儿,身体里面定然流动着高贵的气质,这样的气质吸引的定然也是物质富裕的贵族阶层。“嫁个有钱人”,不是梦想而是现实,一般的街头小混混面对时只有自卑,哪还有诱惑的自信啊!
其次是充足的父母之爱。让女儿从小就沐浴在父母的爱的阳光下,内心自然不会寂寞、孤独,这样也就不会被男人的花言巧语所诱惑。只是这里的父母之爱所持的立场不能全然是父母的,要从女儿的内心出发,从她的视角去观察去思考,真正成为女儿的朋友,让女儿的内心情感充盈充实充足。
这里要求为人父母者之间的感情不能出现问题,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完美的情感家庭。
男孩子生来是要征服世界的,是要打拼的,是要赢得社会功业的。养儿,就要给他压力,让他知道生活的艰辛、建功立业的不易、朋友关系的重要、思维方式的关键。他要50元的玩具,只给他买15元的!他整天赖在家里玩就要毫不客气地赶出去,让他从小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成为朋友圈中的孩子王!他不爱学习,不需要强迫,但必须要求他面对困难时百折不挠、能够另辟蹊径地解决问题!他撒娇,关他禁闭;他懒惰,不让他休息;他小气,让他饿肚子;他平庸,让他学习逻辑;他提要求,让他自力更生,做家务挣钱。
教育男孩子,关键是父母心要齐,一个要打,一个要护,孩子从小知道寻找保护伞,打的没效果,护的到老洛不是!
生男生女都不易!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房子、车子、医药费、学费……,为父母者,注定是子女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