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掬甘露润民心

(2012-05-02 09:54:41)
标签:

平原水务局

饮水安全工程

情感

分类: 新闻杂谈

编者按: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自2008年以来,我县投资7500万元,使15万农村人口喝上了卫生、安全、放心的黄河水。

今年,我县利用一年的时间,解决全县22.5万剩余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100%,提前一年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

这是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严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平原的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为全面反映我县近年来饮水安全工程取得的成绩,日前记者经多方调查走访,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记录下这一民心工程实施前后的点点滴滴,水务局一班人为民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一掬甘露润民心

 

春日里的相家河,风光旖旎,碧水连天,得天独厚的区域位置,清新幽雅的地理环境,彰显出水库的静谧与和美。然而,相家河水库不仅仅只是的“美”,其真正意义在于,是全县饮水安全工程的“活水之源”。提到水,让我们不得不想起全县38万农民的饮水安全,进而记起了那些与水关的故事。

苦涩的水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恩城镇刘庄村。

晨曦微露,村民刘东仁早早地起床,来到院南墙的压水井旁,添上几瓢引水,费了老半天的劲才把水引上来。没办法,水井已打到地下几十米深,为的就是喝上甜水。

可是,地下水缓缓地流向水桶内,还是那个样——有些浑浊,还微微泛红。颜色无所谓,关键是喝到嘴里涩涩的,还有点苦。刘东仁也没有办法,村子里几代人都是喝这水过来的。

洗漱完毕,刘东仁把饮牲口的水桶添满,把家里那头吃饱干草的黄牛牵过来,给牛饮完水到下田的点儿了。

黄牛蹒跚着步子来到水桶边,在水面上嗅了嗅,又抬起头。“有本事你别喝,渴死你!”刘东仁大声呵斥。黄牛又低头嗅了嗅,然后闷头“咕咚”了几口。看样子有些不情愿,但实在是渴极了。

“这该死的苦咸水,连牲口都不愿喝。”刘东仁生气地自言自语。

刘东仁当时在村里任支部书记,眼睁睁地看着村民们“遭罪”,他心里比谁都难受。1988年,刘庄村在村外打了3眼井,村民们满以为能够喝上甘甜的井水,可除了水质清亮点外,口感没有多大改观。

常年喝苦咸水,大多数村民患上了慢性胃炎;800人口的村子,有100多名婴儿出生时患有黄疸型肝炎;村里的青年当兵体检都不同程度地患有肝大症状。老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后来,因水质严重不合格,县卫生部门曾多次“下令”对村的3眼井进行封闭,但村民却“照喝不误”。“总比没水喝强啊。”村民们摇头叹息。为了喝水,村民们都曾有“接雨存水”的经历,这些曾在媒体看到过的山区“窘境”真实地再现我们身边。

上世纪90年代初,一种新的行当在恩城镇部分村庄诞生——卖水。“5毛钱一桶(50斤装),虽是贵了点,但能喝到甘甜的井水,也顾不得心疼那点钱了。”刘东仁说。

每天清晨,只要听到三轮车“突突突”的马达声或毛驴车清脆的铃铛声,村子里便热闹起来——卖水的来了!

水桶叮当的碰撞声、人们嘈杂的话语声、吱扭扭的车轮声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令人心酸的抢水图。“买来的水只能做饭吃,洗刷还是用自家的井水。就是这样,个刘庄一年最少也得喝3万块钱的水。”刘东仁扳着手指算了一笔账。

在平原县,喝不上甘甜水的不止刘庄村。据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29.82万人。

幸福的泪

流火的八月,鸣蝉高歌,大地像蒸笼般燥热。

吃过早饭,扛着锄把准备下田的刘庄村民,惊闻一阵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声音来自村东的一片空地。有些好事的村民跑去看热闹,一打听才知道要修建恩城水厂,为的是解决马颊河以西三个乡镇群众的吃水难题。

听说是修建水厂,村民们没来不及细打听,就忙不迭地往村里跑。“好日子来啦!好日子里来啦!咱老百姓很快就能喝上甜水啦!”好消息伴着一路的泪水很快就传遍了刘庄村。

这一天是2009年8月15日。

其实,县里谋划这一民心工程已经许久。这些年,相继实施了人饮解困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此次实施的工程叫饮水安全工程,涉及村庄之广,受益人口之多。

县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英勇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之一。恩城水厂总投资3600万元,新建了日处理能力1.5万吨的高标准现代化水厂一处,铺设DN1000供水管道8.8公里,铺设村外管网90多公里,新建检查井、计量井等附属建筑物10座,马颊河穿越工程1处,乡镇沟渠及公路穿越工程22处。

供水工程是利用相家河水库的优质黄河水水源,通过输水主管道输送到恩城水厂,经净化处理后,再经过村外管网和村内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解决了恩城镇、王杲铺镇、王打卦乡3个乡镇的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惠及180个自然村, 10.3万人,彻底改变了三乡镇群众多年来喝咸水、买水喝的历史。

在恩城水厂建设中的那段时间里,不少群众冒着酷暑前往工地,看工程进度,监督工程质量,盼望着早日喝上甘甜的黄河水。

2009年12月16日,恩城水厂圆满竣工,前后仅4个月时间。12月30日,水厂举行通水庆典仪式,四邻八乡的百姓蜂拥而至。看着汩汩的清水随输水管道流向家中,老百姓幸福的泪水扑簌簌地落下,止都止不住。

刘庄村被称为“水贩子”的王志波,把曾经盛水用的铁皮桶和拉水用的地排车,小心翼翼地摆放到南墙下。“村民结束了买水喝的日子,我这卖水的行当也下岗了。说真的,这一天我盼了多少年啊!”王志波眼里饱含着泪花。

甘甜的自来水通到家门口,曾经盛水的大瓦缸闲置起来,满是水垢的水壶束之高阁。村民们安上了太阳能,用上了电饭锅,就连多年的老胃病也在不知不觉间好起来。

真挚的情

翠柳低垂,繁花掩映,早春里的恩城水厂,就像是流进百姓心田甘冽的黄河水,清澈透亮。

花园式的环境是外在的美景,水厂的核心是输送到千家万户水源的质量。从折板反应池到稳流区,从平流沉淀池到航车排泥,从积水槽到四阀滤池,再从清水池到泵房,然后把甘甜的健康水、营养水送到农户家中,这一道道看似简单的工序凝聚着平原水务人万般的心血和对百姓真挚的情感。

2009年8月20日,一场大雨袭击平原,一时间,沟渠积水严重,道路坑洼泥泞,此时,恩城水厂仅开工5天。怎么办?“克服再大困难也要干!”局长赵英勇的话掷地有声。

去水厂,是一段段的土路,经过雨水浸泡,遍地泥泞。建材、管材运不进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调集车辆运炉渣铺路,一时间全县窑场炉渣告急。管材太沉,道路不能负重,施工人员就一根根地导进水厂。

项目建设管理中,严格按照国家及省财政、水利部门的有关规定,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等四制管理,努力提高工程质量。

所有的材料和施工队伍全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投标,优先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厂家和施工队伍,并委托山东省科源工程建设监理中心对项目进行全程监理,建立了调度会和施工例会制度,及时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建设与监理人员严格按照中央和省有关行业技术标准,严把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优良。

管网设计上,通过入户调查、现场踏勘,科学预测水量,利用LOOP软件进行平差设计,确定每条管道的管径、距离等,同时尽量增加环状结构,提高供水保证率;供水方式上,采取无负压管网增压稳流给水与直接式管网叠压供水技术相结合,通过设备变频,达到整个管网恒压稳定供水;厂房设施布置上,融入生态环保和人性化设计理念,建设生态花园式水厂。

针对项目建设中管材占到总投资70%左右这一特点,为保证管材质量,通过反复比较、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县水务局创新工作思路,通过来料加工的合作方式,建立了玻璃钢,PE、PVC两个生产厂家,自行采购原材料,并对生产过程全程监督,最大限度地保证人饮安全工程管材质量和及时供应。

一系列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自于对群众的炽热真情,并化作无尽的干劲和力量,保证了工程的圆满顺利进行。

当水厂胜利竣工,当群众掬起一捧甘甜清冽的黄河水,笑容洋溢脸庞的时候,是水务人最开心的时刻。因为情融于水,水亦有情。

赤诚的心

平原水务人的脚步一刻都没有停歇。让全县38万农民喝上黄河水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新一届县委、县政府把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作为工作重中之重。饮水安全作为今年全县十件实事之一,又被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我县还需解决13个乡镇(街、区)624个村2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使城乡供水一体化率达到100%,从而整建制地解决全县的饮水安全,提前一年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赵英勇说。

压力面前不谈条件,辛劳背后缘于那颗对百姓的赤诚之心。

高瞻远瞩谋全局,运筹帷幄定规划。根据全县水源状况和引黄便利条件,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用水户参与”的思路和“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发展战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以相家河水库为水源,规划建设城区水厂、恩城水厂、张官店水厂、王凤楼水厂四大水厂,形成管网相连的平原供水网络,解决包括38万农民在内的4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年底全部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让全县人民都喝上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的健康水。

乡村小路间,绿荫掩映处,一处处施工场景随处可见。全县21支施工队伍穿梭于乡间,今年上半年就可完成250公里的村外管网建设。为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的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乡镇成立了相应机构;县水务局也成立了“工程建设管理处”,全面加强工程建设的督导调度,实现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推动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工程建设过程中,县领导小组定期对成员单位进行调度,定期召开例会,定期督导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对群众自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公示制度,让老百姓交明白钱,喝安全水。

供水工程管理的专业化要求很高,对设备、运行、水质处理和监测等都有很强的专业要求,为此,县水务局对所有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由专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员作为管理主体组成管理团队,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做到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工作规范化,实现农村供水工程高水平、专业化管理,确保安全供水、供安全水。

为保证人们喝上健康水、营养水,水厂建立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了供水设备的运行、水量、设备故障等供水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传输的自动化管理。生产全过程采用PLC自动控制技术,每个生产流程和相关数据实时在线监控,同时,水厂还配备了先进的水质化验室,每天对水源水、进厂水、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进行验测,确保水质完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丹心一片无以报,情到无言最是真。相家河畔,那泓清澈的碧水映出的是平原水务人辛劳的身影吗?农家门前,那甘醇的水滴流淌的是对群众炽热的情感吗?我想,百姓眉宇间,那甜美的笑容是最好的诠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