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

标签:
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三联书店读本 |
分类: 文心雕龙 |
去年的时候,这套丛书出过本雅明《技术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康定斯基《回忆录》、高更《诺阿诺阿》的插图本三种,今年则推出了王尔德的《笔杆子、画笔和毒药》、加斯凯的《画室——塞尚与加斯凯的对话》以及我最为喜欢的波德莱尔《现代生活的画家》。
波德莱尔的文字是我和妻子都很喜欢的。郭宏安先生译的《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7年版,我手头的这个本子是1992年和妻子一起在三联书店买的,那时的三联书店在西湖湖滨,一进门首先是音乐迎宾……)很早就在我手边,成为我们一读再读的。尤其是收录其中的《现代生活的画家》,更是天才之作,每每览卷,都赞叹不已,为自己未能写出类似文字而犹有恨恨。这篇其实很好读的文字,早先是在1863年11月和12月的《费加罗》Figaro报上连载发表的,如今被镶嵌在设计得很有学术感的“外国文艺理论丛书”里头,严肃起来了,灵气和趣味却被大大遮蔽。自然,阅读的快感总是大打折扣。
于是就和在出版社工作的妻子商量,是否可以给《现代生活的画家》单独出个插图本,放在她所策划的“视觉读本”丛书作为一种。妻子也很喜欢这篇文章,和我心有戚戚,她很快就联系译者郭宏安先生,要了译本版权,还约他写了篇长序,还要他负责插图。郭先生费了很大劲,在法国弄到文章的主角贡斯当丹•居伊印刷精美的画册。事情就这样开工了。
做书的事情妻子是行家里手。现在,拿到手的《现代生活的画家》几近完美,用了很好的纸张,比起去年几册“视觉读本”好过太多。感觉纸张翻阅柔顺贴心,随心所欲,字体也非常养目,插图也很得体。薄薄一册,随身携带,穿行都市,更是感到波德莱尔的思想火花四下闪烁,阅读的兴味倍增矣。在我看来,这篇文章算是获得新生了。
所以才有了上文的感慨:买书不如做书去,不如去做自己喜欢的书。记得,周日参加恒庐美术馆“平安夜书法现场”活动研讨时,同济大学的S博士就曾借波德莱尔的这篇文章大谈他所认为的“现代性”观念。当时他发言完了,悄悄对我说,怎么大家谈“现代性”,对这篇文章不是很熟悉?虽然那天的研讨主题早已不是关于书法现代性的问题,而是关于在“艺术”之名下书法何为的问题(G博士的话)。S博士稍稍偏离主题的发言仍然提醒我们,波德莱尔的这篇文章分量很重,对于其中的蕴意,其实并不是轻易可以获得的,需要一读再读。这该是人手一册的小书,如果可能,我还想,开个研讨班,一个学期就研读这篇文章,一定很有意思,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