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之船--怀念我的父亲

(2022-05-26 22:21:46)
标签:

父亲

泗洪

双沟

分类: 散文走廊

  生命之船

    --怀念我的父亲

     文  /朱永伟

一个冬日的黄昏,爹爹坐在船边。忽然一阵风吹来,他打了个冷颤,觉得浑身不舒服,自言自语道:“我还能到寿了吗?”奶奶还嗔怪他不该说不吉利的话。不曾想,半夜里果真猝然离世。翌日,身着破棉袄,腰扎麻绳,头戴孝帽的父亲和同族兄弟将祖父抬到双沟镇东山头的一个土堆上埋葬了,从此祖父在地球上消失了。而留下的唯一家产是那条破烂不堪的4吨半小木船,还有岸上两小间茅草屋。当时父亲才16岁,小姑是遗腹女。

  古往今来都有“世上三样苦”的说法,而用船是其中一种。用船的人生是挣扎的人生。用船人处处求人,动辄遭受白眼、刁难,受了委曲还得满面堆笑,极让人小觑,颇为不易,但又很难改变自身处境。父亲也有过人生转折,他曾报名参军。政审、体检全部合格了,正准备踏上从军征途时,却又改变了主意。当时水运社领导说,你走了,守寡的母亲和尚未成人的3个弟妹又靠谁呢?他想了想,经过痛苦的抉择,最终还是放弃了参军的念头。当然,没成为一名军人,也是他一生的遗憾。但为了这个家,他必须忍痛,必须将遗憾吞入肚中。从此开始了行船生涯,在风风雨雨中、在艰难险阻中,磨炼着这40多年用船的艰苦岁月。

  靠着那条千疮百孔的小木船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小船主要跑短途运货,但远的也到过南京。行船有风则靠风,无风则拉纤或撑篙,长年累月在风浪中穿行,身体上的疲劳及心理上的重负,使他过早地成熟。面对逆境,父亲从没有绝望也没有无奈,相反更显得刚强,倔强。拉起纤来用尽了全身力气,腰部弓成了90度,汗水洒了一路,有时没有鞋穿,冬天也得赤脚拉纤。寒风凛冽,冻得浑身直打哆嗦,水冰得人钻心刺骨,恨不得有个火炉钻进去。我经常在想象中勾勒出父亲从前的画面:烈日炎炎下,父亲光着背,赤着脚,一根纤绳压在肩头,握在手中,一步步往前挪,肩膀蹭出了血印,脚底板也磨肿了……开饭时吃着窝头,豆腐渣,玉米饭,就着霉干菜……饭毕,又一刻不停地履行这份重任,没有个尽头......就凭手中的那个纤,凭他的毅力,凭他的坚韧,渐渐地把三个弟妹抚养成人。父亲那双脚走过多少个千万里路啊!虽然条件如此艰苦,生活如此之难,但他仍咬紧牙关,昂首阔步,不屈的性格支撑着他勇敢地走下去,用他那双满是老茧的大脚丈量着自己艰辛的人生……

后来,小船并入了集体,父亲起先在别人的大船上做帮工,住在船头的舱里。许许多多个日子里,父母亲承受着常人难以接受的刁难、呵斥、鄙视、指使。他们默默忍受着,不但要忍受身体上的长期疲劳,还要忍受精神上的折磨甚至人格上的污辱。可以想象,父亲一惯的忍耐、宽容是长期磨练出来的。由于父亲的精明能干,时间不长,当上了队长,一个船队几十人吃饭全系在了他的身上。在他任队长的几年时间里,船队业务一直不错,货源比较充足,大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父亲常对我们说:搞业务就是在做人,耍小聪明,两面三刀,只能是一二回的交往,是靠不住的。无论是装货卸货还是过闸,父亲的船队都是畅通无阻的,乃至成为泗洪县所有船队中最好的一个队。为此,父亲连年被公司、局里、县里评为先进人物。父亲是县里水运界的灵魂人物。70年代末,父亲离开船队后,船队的业务就不行了,船员的生活极为拮据,乃至在南通都上岸挖野菜吃了,船员都很怀念父亲任队长的岁月。

  用船人辛苦自不必说,危险也时时相伴.船曾经在洪泽湖沉没过。那是70年代初的一天,从后窑装缸到洪泽蒋坝。船刚过马浪岗不久,忽然狂风大作,湖面掀起惊得波浪,船身本来就漏水,未及时维修。小船终究敌不过恶浪的袭击慢慢沉没了。当时我仅有怀抱的年龄,正在舱中睡觉,哪里会晓得发生如此惊天动地的事情。待到船舱中进水时,父亲才想起救我,他利索地冲进舱中,把我抱了上来。洪泽湖水浅,船身刚好露出水面。淮阴一帮大船经过,帮我家船打捞了上来。上天有眼啊!我们得救了,真乃不幸中之大幸。船还遭雷击过。那是一个滂沱大雨的夜晚,电闪雷鸣,夜空张牙舞爪,面目狰狞,似乎要把大地吞入肚中,猛然听到一声霹雳,咔嚓,桅杆被击断了......这种令人恐怖的场景很多人只有从电影上看过。而我们家却是亲身经历过这一危险时刻。在扬州城内的河道满载稻壳行驶,上游驶来一条安徽的重载船,不慎两船相撞。我家船被撞得左右剧烈摇晃,眼看着就要翻船,我们兄妹几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非常恐慌。只见父亲倏地窜到船头,麻利地将锚抛向河中,然后将缆绳拴在船桩。于是,船慢慢地稳定住了,沉着的父亲脸上也沁上了汗珠……回想起来还令人胆颤心惊,可想而知,若身临其境却又是多么得骇人心魂啊?用船人的人生就是在危险与考验中渡过。

在很小的记忆中,就觉得父亲很勇敢,有着异于常人的刚强。

父亲曾在淮阴的大闸口救过人。70年代初,船泊在闸口南岸,与船员们在聊天。突然发现一个女人跳河,紧接着一个男人又跳入河中。这俩人是夫妻,而男的不会游泳。父亲丝毫没有犹豫和一王姓船员跳入河中救人。然而,由于水流较大,女的很快沉入了水底,男人获救了……很遗憾,女的没救上来,父亲当时还在不住地自责……父亲天生神力,曾徒手面对三个地痞。有一年,一行几条船泊在金镇码头装货。三个地痞上船惹事,认为船上人好欺负。没想到,他们遇上的是我的父亲。父亲用有力的臂膀,三二下就将这几个杂碎打趴下。逃跑时还说:你等着。结果也没敢来。70年代初的一个夏日,船上岸维修,断了生活来源,父亲就去拉平板车来养家糊口。这期间,父亲每天起早摸黑,一身疲倦、一身汗水,回家后一上床就打起喷香的呼噜,长期的劳作使身体超出了负荷。有一次拉货从县城到界集,毒辣的太阳如火炉一般,父亲一路上汗流浃背、饥渴难忍,每走一步都是异常得沉重。实在扛不住,在途中晕倒了------父亲身体虚弱,脸色苍白,回家后倒头就睡……现在想起来,我们心里都难过,心疼得都想哭……

父亲开着船过湖过江,风里行、雨里闯、浪头过,四十多载凄风苦雨,历经重重磨难.父亲从没有畏缩、从没有消沉。前20年沧桑岁月,他把3个弟妹带大;后20年中把4个子女抚养成人。吞咽了足足有一船苦水,而自己又得到什么呢?不到60岁的他明显地衰老了,两鬓已染白发,额头刻满道道皱纹.岁月无情耗去了父亲的美好青春,但无情的岁月却又磨练了父亲。他那双眸依然炯炯有神,显示出独有的刚毅、精明、胆识、沉稳。79年,好强的父亲在老家第一个用上了挂浆机船,20年间,先后换过25吨、70吨、160吨水泥船,230吨铁驳船,岸上还建了一座200多平方的房子和一座400多平方的院落。经过半个世纪的奔波,父亲实在太辛苦了,这时候应该好好颐养天年了。然而,不服老的父亲又有了新的打算,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竟折腾起船队来了。我们几经劝阻还是拗不过他,他这么跟我们说:人生苦短,不拚个名堂出来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积极筹措资金,整日忙个不停,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万吨船队又开了起来……回顾过去的经历,父亲有几多忧伤、几多欣喜。想到当年接过上辈的4吨半小木船,而今交到后代手上的却是万吨船队,心里感慨万千。这在以前简直无法想象的。那年的某一天,坚强的父亲流泪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父亲流泪。

而今,父亲已离开我们一年多了,我时时刻刻都在想着他。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楚一直藏在我的心扉间,无法抑制的心痛会让我在独呆一隅时失声啜泣。我常常步行到河边,去寻找他当年的足迹。以前,船经常到淮阴,船泊在大运河和里运河畔的码头旁。我在想象着父亲奔波、忙碌的身影,想象着为了子女而遭受的诸多委屈与艰辛……

在夜阑人静之际,我时常在默默地思索着:我觉得父亲就是一艘生命的大船,在人生长河中载着我们不畏艰险,乘风破浪,迎着困难一直向前行驶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老屋(散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