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雨果诗歌译介
最早的雨果译诗见于马君武1903年写的《欧学之片影》一文中,题为《重展旧时恋书》,后刊于1914年出版的《南社》第8期。该诗原题为《啊!我的爱情书简》,全诗共7节42行,马君武压缩为短短的七言八句:
此是青年有德书,而今重展泪盈裾。
斜风斜雨人增老,青史青山事总虚。
百字题碑记恩爱,十年去国共艰虞。
茫茫天国知何处,人世仓皇一梦如。
这首诗虽为改写,但由于它短小精悍,对仗工整,情感强烈,在当时影响很大。
马君平也是最早译介雨果诗歌的先辈之一,他译有《妙龄,赠彼姝也》(载1913年《国学丛选》第3集)和《夏之夜二章》(载1914年《国学丛选》第6集)。之后,1926年,刘半农译有雨果《贫人》长诗,收入译者法国短篇小说集《失业》一书中。1936年,沈宝基翻译的雨果诗选发表在《中法大学月刊》第8卷第2期“雨果专号”上。
和雨果的小说、戏剧译介相比,诗歌译介较少。解放后至1984年的35年间,单行本只出版了一本闻家驷翻译的《雨果诗选》,收录译诗22首,由作家出版社于1954年出版。直到1985年雨果逝世100周年后,雨果诗歌的译介才出现新局面。不仅有关报刊杂志与法国译诗选登载了大量雨果译诗,而且在短短七八年间就出版了众多的单行本,其中主要有:
沈宝基译《雨果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沈宝基译《雨果抒情诗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86年;
程曾厚译《雨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
闻家驷译《雨果诗抄》,外国文学出版社,1986年;
张秋红译《雨果诗选》(两册),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程曾厚译《繁花似锦的五月:雨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
张秋红译《雨果抒情诗100首》,山东文艺出版社,1992年,等等。
此外,由柳鸣九先生主编的20卷《雨果文集》中,包含了5卷译诗集,译者有张秋红、程曾厚、吕永英、李恒基等。至此,雨果一生创作的《颂歌集》、《歌吟集》、《东方集》、《秋叶集》、《暮歌集》、《心声集》、《光影集》、《惩罚集》、《静观集》、《历代传说》、《凶年集》、《做祖父的艺术》、《街头与森林之歌》等10多部诗集,都或多或少的有了译介。
4、雨果散文、游记、政论译介
雨果一生写了大量散文、书信、随笔、游记、政论,这些作品的主要中译本有:
顾维熊译《嚣俄的情书》,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白丁译《雨果情书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年;
顾维熊《雨果的情书:寄给未婚妻的信》,华岳文艺出版社,1988年;
郑克鲁译《雨果随笔•见闻录》,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1年;
佘协斌编选、沈宝基等译《雨果抒情散文选》,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年;
郑克鲁译《雨果散文选》,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
张政译《雨果情书》,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刘华译《莱茵河》,收入柳鸣九主编《雨果文集》第18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徐知免译《阿尔卑斯山和比里牛斯山之游》,同上;
徐知免译《法兰西和比利时之游》,同上;
张容译《见闻录》,收入《雨果文集》第20卷;
丁世中译《小拿破仑》、《教皇》、《至高的怜悯》,收入《雨果文集》第19卷。等等。
5、雨果文论、研究资料译介
这方面的主要中译本有:
夜澄译尼柯拉耶夫所著《雨果》,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
林致平译《雨果生平及其代表作》,台北五洲出版社,1976年;
柳鸣九译《雨果论文学》,内收雨果《莎士比亚论》、《论司各特》、《论拜伦》及多本诗集序,1980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1998年加以增添后以《雨果论文学艺术》收入其主编的《雨果文集》第17卷;
鲍文蔚译、法国阿黛尔•富歇所著《雨果夫人见证录》,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85年,再版时改名为《雨果夫人回忆录》;
沈宝基、筱明、廖星桥译莫洛亚所著《雨果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另一个译本系陈伉据俄文本转译,书名为《伟大的叛逆者—雨果》,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此后又有周国珍重译,书名仍为《雨果传》,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此书的节缩本由台北志文出版社出版,译者莫洛夫,1986年。
6、雨果思想及作品研究
我国对雨果思想及作品的研究,无论从时间和规模上看,还是从广度与深度上看,都可以说形成了一个专门学科——《雨果学》。除了众多译家为其译本写的“译序”、“前言”、“后记”本身就是上乘的研究文字外,各种报刊杂志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多种世界文学史或法国文学史书籍开辟专章专节对雨果进行论述,有关雨果研究的专著亦陆读出版,一些外国文学研究机构与高校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雨果学术研讨会,这在我国的外国文学作家研究中是不多见的。
早在1927年,即雨果发表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宣言《<</span>克伦威尔>序》100周年时,曾扑就在《真美善》杂志上出了一期《法国浪漫运动百年纪念号》,对浪漫派领袖人物雨果进行了特别研究介绍。1935年雨果逝世50周年时,茅盾撰写了《雨果和<</span>哀史>》、《雨果的<</span>欧那尼>》等介绍文字。
解放后,对雨果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952年,雨果诞生150周年时,茅盾首先提出将雨果作为世界文化名人来纪念,这一倡议得到广泛响应。《人民日报》发表了《为保卫人类文化的优秀传统而斗争》的社论,指出:“雨果,我们是把他当作法国进步人民的一颗巨大的良心来认识的;我们十分尊重在雨果的作品及一生事业中所表现出来的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精神和对人类的合理前途的渴望”。
全国各大报刊都登载了纪念文章或学术论文,一些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文艺评论家如茅盾、郭沫若、楚图南、洪深、唐
弢等人纷纷撰文纪念。1981年,雨果诞生180周年前夕,全国性的雨果学术研论会在长沙召开,仅大会收到的论文就有90篇。同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柳鸣九主编的《法国文学史》(中册),该书辟专章以长达72页的篇幅,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雨果的生平与创作道路,阐释了雨果的文艺理论,并对雨果戏剧、诗歌、小说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人物典型、艺术特色及其影响与意义,进行了分析评论。1983年,漓江出版社又出版了柳鸣九的《雨果创作评论集》。198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陈伯通撰写的《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旗手雨果》一书。
1985年是雨果逝世100周年。法国将这一年定为“雨果年”,举行了各种隆重的纪念活动。我国北京、武汉、南京、上海、长沙等地也分别举行了各种形式的雨果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全国很多报刊杂志纷纷开辟雨果专栏、专题,充分显示了我国对雨果研究的重视与成绩。如武汉纪念会后,《法国研究》出版了一期《纪念雨果学术讨论会专辑》,罗大冈发表了《试论雨果》的重要论文。柳鸣九则在《外国文学欣赏》上发表了《雨果的意义与启示》一文。在此期间,不少文化单位和高等院校还展出了由法国“纪念雨果全国委员会”提供的有关雨果生平、著作、绘画的大幅系列图片。
1998年是我国雨果译介与研究工作中最重要的一年。主要标志是,该年我国著名雨果学学者柳鸣九先生编选了一部《雨果精选集》(山东文艺出版社),主编了一套20卷的《雨果文集》(河北教育出版社)。这两部文集中收录的雨果作品,可以说是对近百年来雨果译介的大展示和大检阅,具有文化积累的重大意义;编选者柳先生所撰写的长达9万字的序言,包括总序和分序,则集雨果研究之大成,对雨果的思想及作品进行了前所未有的精辟独到的分析评论,可以说是一个世纪来雨果学研究的阶段性大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雨果的研究必将有新的发掘和新的提高,赋予新时代的新特色。比如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不仅有了外国学者写的雨果传记的中译本,而且出现了由我国学者自己撰写的雨果传记,其中包括北岳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由张英伦撰写的《雨果传》,河北人民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的由葛丽娟撰写的《法兰西诗神:雨果传》。此外,还有各种雨果作品导读与鉴赏文字,如陆楼法等编著了《圣母院的钟声:雨果作品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
注释:
引自柳鸣九编选《雨果精选集》序:《文学奇观的创造者》第2页,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年。
转引自施蛰存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翻译文学集I》第718页,上海书店,1990年。
转引自郭延礼著《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第413页,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同,第327页。
转引自郁青、珞骡《纪念雨果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纪要》,载《法国研究》1985年第4期第122页。
(作者,佘协斌,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外国与翻译》副主编)
中国网 2002年2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