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翻译家文档(458)吴钧陶之一

(2018-04-05 16:57:55)
标签:

翻译家

历史

文化

分类: 翻译家文档

《中国作家网》

吴钧陶 (1927)

  中国作协会员

   笔名纸囚一世。安徽贵池人。1952年参加工作。历任上海太平洋出版公司编辑,上海平明出版社助理编辑,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及上海译文出版社助理编辑、资料员、编辑、副编审,编审。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剪影》、《幻影》,传记散文集《留影》,汉英对照《吴钧陶短诗选》等。汉译英《鲁迅诗歌选译》、《杜甫诗新译》、《杜甫诗英译150首》、《唐诗三百首新译》(合译)、《千家诗》(合译),主编《唐诗三百首》(汉英、文白对照本),英译汉《圣诞欢歌》、《炉边蟋蟀》、《错箱记》、《美国主要诗人作品选介》(合译)、《维莱特》(合译)、《爱丽丝奇境历险记》、《爱丽丝镜中奇遇记》、《狄更生诗选》等。主编《马克•吐温19集》获第十四届中国图书奖等。2003年获中国资深翻译家荣誉称号。

 

《百度贴吧  刀郎吧》

吴钧陶:病历比学历多 

200552710:57 来源:  

  上海老翻译家讲述自学成才经历,身负病痛经受社会运动浮沉

虽然自称“一生是病,一身是病”,但经历过各种风雨之后,吴钧陶先生拥有一个怡然自得的晚年。

    吴钧陶

  1927年生,安徽贵池人。1943年在上海师承中学初中肄业,因骨结核病而辍学,大病六年中一直自学。先后在平明出版社、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工作。19886月退休,当年9月被评为编审。1996年被评为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2003年被授予中国资深翻译家称号。

  吴钧陶先生已陆续翻译出版了狄更斯《圣诞故事集》、《马克•吐温十九卷集》、史蒂文生《错箱记》、《狄更生诗选》、《爱丽丝奇境历险记》、富勒的《十四行诗》,英译作品有《鲁迅诗歌选译》、《唐诗三百首新译》、《杜甫诗新译》等。他创作的诗在1986年结集为《剪影》。

记者手记

  吴钧陶先生在上海的一份报纸上发表过一个笑话,讲的是一个秀才,自得其乐地在家里贴了副对联:“身无分文,家徒四壁。”遭到街坊的嘲讽,秀才说你们看清我的对联,写的是:“身无分文债,家徒四壁书。”到得先生家,却发现这副对联贴在他家墙上。因为行动不方便,先生整日把自己锁在书桌前,自谓“纸囚一世”。

  当真如先生对联所言,他的家里摆满了书,他还曾经是1996年上海十大藏书家之一。1998年的时候他写信给《中华读书报》,公开表示愿意出售6册民国时期的珍版书,以换得5000元捐建一所希望小学,遗憾的是,迄今为止无人愿购……

  听说每逢上海翻译家协会有活动,先生便要与夫人一同登台表演:夫人弹钢琴,先生唱歌。于是我随口问了句:“您爱唱谁的歌啊?”心里想答案不外乎是一些国内老歌或者英美民谣吧,可是做梦都想不到的是,先生脱口而出:“刀郎!”然后笑微微地解释:“他的歌中有一种苍凉的气氛,声音很原始、质朴;然后我还很喜欢唱蔡琴的歌。”

躺在病床上学习的青春

  我们的小学课本里学的伟大人物是孙中山,说他从小是苦出身,但是有远大的救国思想。小孩子就好比一张白纸,教给他们什么都会很起作用,我们小时候写作文《我的志向》,说起理想来,或者是像爱迪生那样做个科学家,或者像孙中山那样成为伟大的人物,打倒英、日帝国主义,为祖国争气。有时候看到爱国游行队伍,我也会激愤地加入其中呐喊。

  可是,我这个人一生是病,一身是病。因为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母亲尚且不懂得如何照看小孩,就把我交给奶妈带,奶妈患过结核病,大约在带我的过程中传染给了我。我上学的时候就常常发烧回家,到初二的时候,突然生了一次麻疹,后来又演变成结核性痔瘘,那个病时好时坏的,接下来就转移到髋关节,叫作右髋关节结核病。

  那时这种病没有药可治,是一种致命的病,时刻有生命危险。我整天躺在床上,很自然地开始考虑人生的一些终极问题,思考世界是怎么回事?宇宙是什么?万一人没了怎么办?感到自己病得没有希望了,觉得人生空虚,便想写一些文章留在世上,包括一些诗歌。后来结成一个诗集《剪影》,陈敬容(九叶派名诗人)看到后说:“你的诗歌都是悲伤的,为什么不写亮色的诗?”

  我把病床当学校,拿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从无线电播放的学习节目中学英语,但心情一直是比较绝望的,因为骨头坏死处有好几个伤口,不断地流脓,五六年都没有收口。抗战胜利之后美国药品进入中国,但是价格昂贵,父亲用金子给我买了两瓶链霉素(当时还没有青霉素),伤口就不流脓了,几十瓶之后我的病就好了。

  虽然这期间有6年的时间我都卧病在床,但是或许是幼时受到的教育影响太深,我一直都想着病好后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后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