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家文档(290)陆蠡
(2017-12-28 18:49:58)
标签:
翻译家历史文化 |
分类: 翻译家文档 |
《百度百科》(摘录)
百科名片
陆蠡,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译家。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曾翻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寓言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中文名: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逝世日期: 1942
性别: 男
字:
人物简介
陆蠡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他的散文从琐细的生活情节中,挖掘出某种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透出了作者真诚、淳朴心灵的闪光,作品大都瞩目现实社会和下层人民的贫穷疾苦,通过对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淳朴的优良品质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颂赞,表现出作家爱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和可贵品格。在艺术上,那乡野泥土的气息,忧郁动人的故事情调,优美清丽的文笔,严谨的构思,形成他自己独特的风格。其文笔缜密、漂亮、醇厚,感情深沉、朴实、诚挚。
人物经历
著名散文家陆蠡
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31年秋,陆蠢与发人(小?)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 翌年仍回出版社。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继处女作《海 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 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陆蠡的散文,在现代散文的百花丛中,有着夺目的光彩和独特的风格。近年,全国许多出版社争着出版他的散文集,浙江和台湾先后出版了《陆蠡集》、《陆蠡传》;好多本中国现代文学史在论述散文部分里,都写到了陆蠡;中国现代散文的各种选集,也都选进了他的许多作品。
《悠悠书吧》
[著作书目]
海星(散文集)1936,文生
竹刀(散文集)1937,文生
囚绿记(散文集)1940,文生
[翻译书目]
葛莱齐拉(长篇小说)法国拉玛尔丁著,1936,文生
罗亭(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36,文生
烟(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0,文生
(陈雷)
诗心透明
——抗日英烈陆蠡的诗人情怀
时间:2010年02月09日来源:临海新闻网
在中国的文坛上,陆蠡是以散文大家而著称于世,但也常常被人们尊为诗人。自从他在1942年为保护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而被日寇杀害之后,好友巴金等便一再在各报刊上发表文章寻找陆蠡,呼唤他归来。1946年1月,陆蠡当年创办主编的《少年读物》复刊,并改为月刊,卷期续前,在复刊的《少年读物》上,刊出了《陆蠡纪念特辑》,执笔者有巴金、靳以、怀玖、雨田、单复等作家。许粤华(雨田)在《期待着你回来》一文中说:“你对自然科学有广博的修养,对文艺有丰美的天赋,你的脚可以行走数百里的山路,你的手可以锻铁,会打开别人无法开启的瓶子,而同是那一双手,又善画画并弹奏钢琴。你是一个言行一致的好教师,一个诗人,有时又是一个会计或事务员……”好一个立体的多才多艺诗人的浮雕。
(一)
侬家住在万山中,
村南村北尽茗社。
晴后雨前忙不了,
朝朝早起课茶工。
(二)
空蒙晓色罩山红,
露叶三芽未易降。
不识为谁来解渴,
教侬辛苦日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