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湖湘女子职业教育家缪芸可的诗联作品介绍
现从缪芸可的《双枫补厥楼诗草》中,以反应其女子职业教育生涯为主,兼顾点田园题材,分别选录一些诗联介绍如后,以飨读者。
一、兴教办学题材诗联
《长沙县第一女子学校》
如前所述,长沙县第一女子职业学校,是他在1913年与饶柚汀在长沙地区合作的第一所女职校,地处东乡麻林桥黄华新村。多年后该校已改为“县第一女子学校”,这是他某秋夜中得“故人明月浣衣裳”句后,惊起续成。诗云:
故人明月浣衣裳,疑是黄华地上霜;
料得新村垂女训,诗歌群诵葛华章。
当时有一位叫渊永的诗友唱酬的一段诗曰:“女学新开第一声,当时催促最关情。黄华税驾登楼望,清夜吟成慰我心。”便客观地肯定了他所办女职校曾为长沙地区首创范例,且分享他成功之喜悦。
《怀黄仲淑女士》(联语)
继长沙县第一女职校创办后,如前所述,他又先后在长沙市与人合办了“衡粹”与“自治”两所女职校。与此同时,同类学校在长沙地区也更多地发展起来,长沙县“隐储”女校乃其中之一。该校址位于其祖居枫树湾之东南,黄仲淑系该校主事,由其母许黄萱佑创办。母女俩创校办学实不容易。他与她之间相互支持,交往甚密。挽黄联云:
女校辟南邦,君是随园佳弟子;
故乡试东望,我为乡校惜斯人。
此联表明了他尊师重教之品格,毫无文人相轻之嫌,却流露了为学界痛失良才之怜惜深情。
《会学友饶柚汀君》
据诗序言,此诗是他与饶柚汀合办“长沙第一女职校”并“苦心长校二十余年”后,晚年“某夏日避暑枫树湾,适逢又一新教室落成”有感而发之作。作于1934年,故可推断该校创办于1912年前。诗曰:
故人居处最清幽,白发相逢为一留;
尽有娥眉沾教泽,高悬马帐擅风流。
廿年基础如磐石,几座书堂与华楼;
莫道龙钟人共老,羡君坛占已千秋。
此诗深切地表达了他们在办学兴教中相互支撑,苦中有乐与无怨无悔之执著情怀。
《居道州有感》
这是他在1923年受省教育厅委派初赴道县现任教育科长时之纪实与感怀之作:
历历槐荫纪客程,春陵官舍榻初横,
桐花落院占风影,蕉叶敲窗误雨声;
若有游鱼翻石浪,闲随好友傍山行,
涓流竟日潇湘去,坐向灵岩照月明。
此诗写出了风尘仆仆初来道县官府安定下后,在府院内生活的一些感受。附近石鱼湖与无名山峦入诗,流露出对周边环境的惬意,也略带一些游子离乡孤单之感。虽然并没有提及他来此肩负着推进新学与职业教育的重任,却还是留下了他为此而来的一小段人生轨迹。在此工作了一年,在打开了工作局面后,便又被派往湘潭县去执行同一任务去了;也曾留下过一篇《赋驻潭州》七言诗作,此不赘述。
《怀贝元徽为孤儿院作》(联语)
1931年他63岁时,还不顾年迈体弱,应长沙市名师曹孟其院长之邀,到省孤儿院任教。这样,他将一生的精力,包括晚年的余热,全部奉献给教育事业。“却有精神坚似铁,任凭鬓发白如银”,这是他颂同仁周逢吉七十寿辰诗中的两句,其实也是他自己对教育事业执著终身情怀之自我流露。本诗是对省孤儿院贝元徽溢美之词:
文章见赏湘绮楼,学仰高峰,更使诸孤怀大德;
人品抗衡陶靖节,神依古阁,长留纪念在城南。
贝元徽也是长沙地区一位名师,其人格文品深受学界好评,也是孤儿院骨干教师,对办该院有过很大贡献,作者对其赞誉有加;该孤儿院在城南天心阁附近,校址入联也丝丝入扣,恰到好处。
《题儿童公园》
这是1933年他在孤儿院教孤儿期间所写的有关儿童教育题材的一首七言绝句:
嗟尔园丁莫乱栽,儿童珍重是将来。
寒梅几点天心里,好向百花头上开。
该儿童公园在天心阁下,比邻孤儿院,文夕大火已将付之一炬。其诗艺术地表现了儿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诗如其人,为其呼吁之殷切与他对妇女教育工作的关注如出一辙。
《怀复初兄》
缪复初系作者族兄,小时候同读过私塾,常应邀到枫树湾老屋楼上挑灯夜读;后来曾在长沙市稻田师范任教直至逝世。这是他65岁时怀念故人之七律一首:
蚤岁读书老屋下,小楼接席何翩翩。
残灯入夜光寒壁,嘉荫凭轩影鉴渊。
世乱官如尘土贱,师尊教始国风篇。
可怜一片秋桐叶,凄绝消魂古稻田。
诗中表现了他俩纯清的学友与兄弟情谊以及学子们寒窗之苦。难能可贵的是,在统治者高压下,一介书生竟能奋笔写出“世乱官如尘土贱”之激扬文字,对时局之抨击与官场之蔑视,与后来少年毛泽东“水调歌头”中的“粪土当年万户侯”有异曲同工之妙。(二,田园诗作待续3—3)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