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初孕之时,亦是父母诞生之日.然自古及今,重子女之教训.而轻父母之规,之戒,之法。且自古及今,凡子女之误,多自父母教育之失。
教育是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以家庭教育为根,为源。何以失家教?轻家教?
而家教之重在父母之规.上正则下正,父母正则子女正,则家正,则国正,则天下正。父母之规.关乎子,关乎家,关乎国.关乎天下,期之欲出!
令《父母规》之使命,构筑中华家庭教育之完整体系,令长幼互敬爱,身修家齐国正天下平。
开篇诵 父母重
天大地大,父母恩最大山好水好,儿女孝最好
千教万教.父母最重要今为父母,责任重大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上孝父母,下爱儿女
长幼互敬爱,合家欢乐家和万事兴,天下太平第一篇
父母重:
父母者,大人也,为父母,责任重。子不教,父母过,子有失,父母耻。
者强调;
做事业,享生活,育子女,同重要,君不见,败家子,坑爹儿。古与今,比皆是,
继家业,续辉煌,古与今,多典范。十贤子,兴家难,一不肖,败有余。
但是作者认为,孩子永远是无辜的,即使是所谓“败家子、坑爹儿”,根本原因也在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做好造成的,所谓子不教,父母过。孩子所有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或者是缺少智慧与方法,或者是缺少责任与重视,或者是缺少爱与耐心。
关乎子:
人之初,性本空,零习染,无善恶。 生之基,命之础,父母造,一生带。
关乎家:
子女者,亲密伴,善恶缘,父母结。结善缘,一家福,结恶缘,全家苦。
关乎国:小家国,大国家,小家安,大国定。父母修,子女正,家道齐,天下平。
健康身,第一要,妊娠期,保护好。 寝不侧,坐不边,立不斜,险不处。
不食邪,不食臭,少食药,食按时。 不视邪,不听淫,夜诵诗,道正事。
婴幼时,母乳好,小疾病,勿烦恼。 亲自然,多爬跑,促发育,身体好。
饮食者,适量好,深加工,多避绕。 睡眠者,养规律,少睡害,多睡懒。
危险地,勿接近,陌生人,慎搭理。 水火电,须远离,马路上,要注意。
电视网,节不溺,每一次,三刻止。 暴色怨,勿要看,负新闻,须回避。
出自《列女传 母仪
周室三母》: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及其有娠,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敖(áo)言,能以胎教„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bì),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夜则令瞽(gǔ)诵读,道正中。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德必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shèn)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
经常给孩子输液,造成孩子免疫力下降,会出现“一有点小病就要输液,否则就很难好”的情况。目前,最常见的儿科疾病是风寒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和食物积滞引起的消化疾病。宋代著名儿科专家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提到:“若要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多食容易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滞,进而引起一系列消化系统疾病。而穿得太暖一方面降低了身体自身的抵抗力,另一方面则容易出汗,一受点凉就很容易发生感冒、腹痛、腹泻等疾病。
因此,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
第一,饮食上“三分饥”,在保证正常营养的情况下,不要让孩子吃太多。
第二,穿着上“三分寒”,要随着季节适当增减衣被,但不要穿太暖。
养其气:
身是器,气是能,昔孟子,养浩然。
志生气,义生勇,志义全,勇气生。
智父母,树其义,立其志,鼓其气。
家长要善于鼓励孩子,让孩子知道你相信他的能力,并且创造机会激励孩子自己去尝试,从而自己去获得信心:
1、多关注并肯定孩子的行为,使用眼神、语言或肢体语言向孩子传递肯定信息;
2、让孩子体验成功:每次一小步,设定让孩子跳一跳就够得着的目标,然后为孩子小小的成功做略
带夸张的庆祝;
3、培养孩子的内在自信: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或表现感到自豪,如说“你一定为你自己的努力感到
自豪”,而不是一味地说“爸爸妈妈因为你而骄傲”;
4、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引导孩子的内心渴望,把家长说“你要做”变成孩子说“我要做”,通过
询问让孩子找到他的理想,并把日常学习和他的理想联系起来。
育其神:
身是器,气是能,神是主,得神昌。
神之谓,意识也,本具足,坚而定。
意识力,掌信念,控情绪,管能量。
注意与辨识引发的生理与心理的反应,称为情绪,它是一个中性词。情绪有爱、欢喜、自信、自豪等正面情绪和愤怒、悲伤、惊恐、嫉妒、惭愧、内疚、羞耻等负面情绪,人的行为动机由情绪引发,因此本文中称情绪产生能量。情绪一经与具体目标结台,就转化为注意力,注意力就是创造能量。
正其心:
蒙养正,圣功也,圣功路,在修身。
格心物,致良知,诚其意,正其心。
正思想,正语言,正行为,正职业。
出自《易经》:“蒙以养正,圣功也”。蒙童时代应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
长其智:
十月胎,十年智,前五年,长最快。
发育期,保护好,视听触,多干扰。
年少时,多记忆,及长大,乃发酵。
人在年少的时候记忆力特别好,但是理解力不够,等到长大后,理解力有了,但是记忆力不够好了,因此,在年少的时候多背诵,等到长大理解力增强后,之前存储的知识就会自然“发酵”。
启其德:
德之者,人之本,德不修,可以何。
厚德者,能载物,圣人训,有八德。
首孝悌,次忠信,讲礼义,知廉耻。
八德,即中华传统文化表彰的八种基本德行,即孝、悌(tì)、忠、信、礼、义、廉、耻(chǐ)。
教其格:
完性格,勿伤尊,莫缺爱,不包办。
独人格,敬则生,要想好,大敬小。
高品格,在羞耻,孔子日,耻且格。
出自《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指用道德引导,用礼制同化,人便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爱其心:
人世间,爱第一,爱之源,父母亲。
爱最珍,注意力,每日亲,三刻多。
爱最亲,无条件,赏其优,容其缺。
1、人际关系中有五个基本需求:生存、爱和归属感、自由、权利和乐趣。其中爱和归属感是最重要的需求。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就会想办法去满足其他需求,从而容易走上歧途并引起人格残缺;
2、要改变孩子,父母自己要先改变。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唯有如此孩子才愿意受你的影响而改变自己。
造其境:
人之者,境之铸,境之者,父母造。
孔子日,里仁美,昔孟母,择邻处。
居环境,康适简,人际间,在乎仁。
出自《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
除了选择住处,父母们还要为孩子创设有益于健康成长的环境,如和谐的家庭氛围、安静的学习空间、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等。
解其惑:
成长时,惑相伴,即时解,无滞绊。
若不明,多问询,和孩子,共探索。
1、孩子三五岁时,最喜欢问为什么。父母需尽可能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维持和激发孩子的好学精神,切不可用一句“问老师去”来打发孩子;
2、孩子渐渐长大,很多问题已不是父母所能解答时,可以跟孩子一起查资料、一起探寻答案,这也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好时机。
第三篇
父母戒
勿失教:
一年计,在于春,一生计,在年少。
幼一染,长十效,蒙之教,关一生。
小树苗,易扶正,养习惯,修毛病。
及长大,正则难,长欲教,子不听。
如果父母自己不教.而完全依赖于学校和社会,孩子的成长就很像赌博。运气好,孩子遇到好老师、好伙伴,就健康成长;但若不幸遇到不好的老师、交到坏朋友就容易误入歧途,风险很大。
如果成长过程中受到忽视(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忽视),孩子往往会以负面行为来吸引注意。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产生以下的问题:
l、因被忽视而产生无助感、失败感;
2、缺乏信心和感染力:
3、缺乏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差;
4、容易误入歧途:
5、长大成家以后,也倾向于忽视孩子而只顾自己。
匆过限:
法德线,不能碰,人与物,不伤害。
规则内,多自由,让孩子,做自己。
匆专教:
以己念,强加子,生其命,夺其生。
勿将子,当私产,爱他是,非我想。
第四篇
父母规
和合道:
父爱山,爱而俨,母爱水,爱而慈。
俨与慈,山水映,父母合,儿女福。
人小过,容忍之,人大过,理谕之。
虽不同,亦可和,父母和,子女幸。
作者涕零之告:夫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如果处理不好,肆意闹腾,伤害最大的就是孩子,等于把大人制造的恶果转嫁给了孩了,而且还会横向蔓延,纵向代代相传,实乃人间之大悲大哀大痛!
身正教:
其身正,不令行,身不正,令不从。
己不欲,勿施子,己未达,勿迫子。
言与行,要合一,若不合,则失尊。
《论语》: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己不欲,勿施子”,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识是:倘若你自己不愿意的、不想要的,不情愿被这样对待的,就不要去要求别人,让别人受到这样的对待。出白《论语》: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予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守诚信:
父母予,信最责,言必信,行必果。
守诚信,身作则,古曾参[zēngshēn],杀彘[zhì]教。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曾参,孔子的弟子,被尊称为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日:“女(你)还,顾反为女(你)杀彘(zhì,猪)。”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懂威严:
威于信,子女敬;严于律,子女畏。 爱于慈,子女亲;敬畏亲,孝道生。
师子女:
铜为镜,正衣冠,子为镜,照己过。
己之过,勿惮[dàn]改,己之失,要致歉。
时觉察,克复礼,教育子,乃大修。
守弟规:
上之行,下必效,弟子规,父母先。身作则,为子范;
首孝悌[tì],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是《弟子规》总叙,出自《论语》学而篇:子日:“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五篇
教子观
教子观:
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六善观,和心间,得善果,一生福。
孝尊观:
孝父母,尊师长,仁之根.德之本。
仁者人.亲亲大,不尊师,何来教。
孝与尊.非说教.最根本.父母效。
出自《中庸》: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孔子说:“仁爱就是人,将爱父母放在第一位,义是好的,合适的,应该将尊敬贤者放在第一位”。
学习观:
人不学,不成器,德智体,要综合。
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培.重点养。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dǔ]行之。
有困难,不要怕,大目标,小计划。
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礼,即礼节,今天泛指德育;
乐,泛指音乐、诗歌、舞蹈等综合艺术才能;
射,即射箭技术,作者认为今天也可引申为射击、武术、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技术性运动项目,即可健身强体,又能训练协调力、灵活性和专注力,还能在危险时刻保护安全;
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今天可泛指驾驶技术与驾驶礼仪;
书,即识字、书写、文学等,今天可泛指文科;
数,即算法、计数,今天可泛指理科。
出自《中庸·第二十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讲的是儒家增进学业的功夫,意思是要广泛的学习,仔细的研究,谨慎的思考,明确的辨别,最后要切实的去实行。
交友观:
软环境,最重要,家第一,友第二。
益三友:
友直者,友谅者,友多闻。
损三友:
友便辟[bì],友善柔,友便佞[nìng]。
益三友,多交往,损三友,敬远之。
出自《论语·季氏》:“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损:损害。谅:信实。便辟:阿谀奉承。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便佞:花言巧语。
婚恋观:
爱情者,须认真,莫恋色,莫贪欲。
男孩子,多责任,女孩子.多自爱。
互欣赏,互激励,多包容.共成长。
财富观:
真财富,寿康宁,富贵德,善终善。
和为贵,德生财,无名钱,莫要贪。
量出入,莫虚荣.善分配,不为难。
穷守义,达有道,穷善己,达济他。
“五福”是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五福的
第一福是“长寿”,
第二福是“富贵”,
第三福是“康宁”,
第四福是“好德”,
第五福是“善终”。
出自《孟子·尽心上》:“尊德乐义,则可以嚣[xiāo]嚣矣,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成功观:
有兴趣,即专研,一专强,就足够。
为社套,创价值,为世界,做加法。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成功的定义因人而异,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成功就是在自己擅长、喜欢、有价值的领域做到最好,尊重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的自由发展,比父母强迫孩子按自己的意思选择职业更容易成功。
第六篇
大成道
大成道:
圣人志.少怀之,望成龙,父母盼。
今吾告,人大成,有六心,有六力。
慈悲心,有大爱:目标力,能明确。
自信心,有能量,信念力,能坚定。
责任心.有担自;注意力,能专注。
差耻心.有义勇,觉察力.能警觉。
自尊心,有尊严;意志力,能坚毅。
乐学心,有成长;思维力,能高效。
最后者:
人之者.相中迷.念中控.情中奴。
长幼侣.三良师.社我行.明明德。
能觉察,始开悟,能开悟,万有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