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民主与法治 |
据3月23日出版的《经济观察报》报道: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3月19日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宣布了中央关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主要负责人以及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决定:尹蔚民任部长,副部长共有10位。该部的领导干部新格局为“一正十副”。
一个新组建的部,竟然有10个副部长!这样的结果,在精简机构、定员定编定责、严格控制领导副职职数的大背景下,令公众感到意外。过去,我们经常在媒体披露一些基层单位机构随意增加,副职越来越多的情况,想不到这次在新组建的“大部”也出现了,对照原来的人事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副职人数,新组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原来两个部的所有副职都安排为副部长了。
根据官方报道,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在最新一次换届当中,从县到省各级领导副职都有所减少,可为什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设10名副部长?依据是什么?按照现有的政策,国家部级机关应当配备多少名副职?早在1982年10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就通过了《国务院组织法》,该法第9条规定:国务院各部设部长1人,副部长2—4人;各委设主任1人,副主任2—4人。按照这个标准衡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副职超过一倍还多。
在中国这样一个“官本位”思想意识根深蒂固的背景下,面对多种社会资源还需要通过权力进行支配的社会现实,各级政府机关、部门的机构设置和领导职数,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中央一再强调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其实,面对各地党政机关部门副职多、进人多的乱象,最需要公开的就是各级党政机关部门的编制,包括机构设置、定员数额、资金来源等,可是,这些情况向来没有向社会公布过,以至难以对此实施有效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透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一正十副”,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改革之难。但越是社会关注的敏感话题,越是改革的难点、热点,越应当从中央部门做起,为地方树立榜样。这样一来,即使地方部门有违反之,上级也才有足够的底气去严肃查处。只有这样,我们的法制社会才能大有希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