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会中的植物
(2021-02-09 16:41:46)
标签:
杂谈 |
来三弟家时,因考虑到时间较长,随手抓了几张陈年的文汇报笔会用来消磨时间。一看都是2004年底至2005年的,我将其中关于植物的文章都仔细读了一遍,收获不小。
第一篇是何方洪写的《大贺菊》。摘抄文章开头如下:
“鲁迅曾回忆‘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却也像绯红的红云',引人遐想。不过也许是行色匆匆,他未及注意到上野的莲花。其实,上野之妙就在于春天有樱花夏有莲花,秋看红叶冬看梅。每当盛夏,不忍池立的满池绿荷衬托着饱满的水莲花星罗旗布地层层怒放,着实让人乐而忘忧,流连忘返。”想起自己曾翻译过的日语综合教程第五册第一课《大海中有妈妈》中有这样的描写:那是战争结束后不久,恰好经过不忍池附近时,妈妈会在池塘边深深蹲下,两眼死死地盯着水面。假如我喊她,她的脸上似乎显得很难为情,站了起来,笑着说:“想看一会儿海呀!”这才对“不忍池”有了感性的印象。从百度百科中查到她是位于上野公园中的天然池。池中央有祭祀辩才天女的辩天堂,栖息着鸭、鹈等许多鸟类。池内生长着大片莲花,夏天一到一齐绽放,整个池面都为莲花所覆盖。还可以享受泛舟之乐,水上音乐堂则时常举办音乐会等各种演出。如果去上野旅游,可不能忘了这个地方。
第二篇是许博渊写的“又是荠菜花开时”。作者这样描写荠菜:“荠菜善变,不仅颜色变,形状也会变,长在没有太多杂草的地方,她是匍匐在地上的。叶子呈锯齿状,有时候那锯齿还很大,整片叶子看上去像从叶子中间的茎上又生出许多瘦长的叶子来,而且颜色很深,灰紫色,不仔细找,根本发现不了。如果长在蔬菜地里,她就往上长,叶子几乎没有齿,而且颜色碧绿,和蔬菜的模样十分相似。如果周围有些浅浅的、灰绿色的草,她既不匍匐着,也不高高地站着,颜色也就变成灰绿,叶子有浅齿,和周围的草一样,叶表一层细细的茸毛,这又和采杂草打成一片了。”抄写这段话时想偷懒,在百度上搜了一遍,结果意外地发现小学教材中有这篇文章,是从“我的童年是在江南广阔的田野里度过的......”开始摘录的,不过作者是“林玫”。我想她也许是摘录者,并不是真正的作者。我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自己翻译的文章被网上某网站登录,也许是被无名读者转载的,但是他未注明原作者。害的我被网友怀疑是抄袭别人的译文,因为好几次见有人在我的博客上留言:“这是你自己译的吗?”我回答:“如无注明,本博文章一概是本人所译。”
第三篇文章的题目是“樱桃”。作者谷未黄。他写道:“在春天,不睡的树枝除了杨柳,还有更怀春的树枝,那就是樱桃了......有一年到河南汤泉山庄参加笔会,我十分怀念野外的茅厕,就蹲在那里,观赏一群鸡啄食地上红红绿绿的果子,后来有人告诉我那就是樱桃。那几天,我就围着那片樱桃树转悠,我拾到一颗猩红的樱桃,就把它放在诗人水妹的手心,所谓的“樱桃小嘴”,只要在春宵一刻,才让人心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