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戏剧表演基础》笔记 |
侧重于内心体验的著名演员:法国杜丝、意大利萨尔维尼、英国亨利·欧文、俄罗斯史迁普金等。
侧重于外在表现的著名演员:法国哥格兰、英国盖利克、法国克莱萨等。
※“创造艺术作品时,画家使用画笔和画布,雕刻家使用黏土和雕刀,艺术因工具而异。演员的工具就是他自己。他的艺术材料,也就是他为了创造一件艺术品而对之进行加工和塑造的东西,是他自己的脸,他自己的身体就他自己的生活。因此,演员应当具备双重性:他的一部分自我是表演者,即操纵者;另一部分自我是他操纵的工具。第一自我构思,按作者的构思想像出所要扮演的人物,第二自我把构思实现出来。”
※表现派在完成角色的创造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没有体验,只不过他们是把体验作为寻找角色的外部表现形式的手段而已。
※“在表现派的表演艺术里,演员在家或在排演中,也会一次或几次地体验自己的角色,不过他们一次或几次地去体验觉得,知识为了要发现情感自然流露时的外部形式,发现这种外部形式后,就借助于训练有素的肌肉,学会机械的重复这种形式。可见,在这派艺术中体验并不是创作的主要步骤,只是、演员以后工作的一个准备阶段”
——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表现派由于他们的表演观念,坚持在表演中排斥情感的参与,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表演一艺术的“出发点无论如何应该是性格”,反对不能创造出性格的“本色”表演。
※表现派的另一个特点,他们十分重视表现的技巧。他们在人物的外形与表情方面也同样勤于钻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虽然不同意表现派的观点,但对它也不是全盘否定,而且承认表现派是表演艺术的一个流派。
※在表演观点上表现派与体验派是相对立的。
B、体验派
※体验派演员都非常重视对于角色的内心生活的体验,认为演员应该深入到角色的内心生活中去。不应该把演员的情感排斥于表演创作之外,演员创造人物形象时一定要创造出角色的情绪体验。
※“我相信每一位伟大的演员应当是,而实际上也是被他所表演的情绪所感动的;他不仅要哦一遍两遍地感受到这种情绪,或在他背诵台词是感受到它,而且他必须在每一次演出这个角色时(不管是演一次或一千次),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情绪。他能感动观众到什么程度,也正决定于他自己曾感动到什么程度。一个演员如果没有感受到他所表现的那种情绪,他只不过是一个灵巧的机械师而已。”
※体验派的演员认为在表演中演员的情感应该是演员用来进行创作的材料。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投入,必须真正去感受,并在感受中创造出角色的情绪体验,否则表演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
※体验派也不认为灵感式的表演和不受控制的激情在表演中是正确的。
※演员的情感应该参与表演的创作中去,但这种情感应该是有节制的,受演员约束的。
※“要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演员只有在达到这一步以后,他才能接近他所演的角色,开始和角色同样地去感觉,用我们的行话来说,这就叫做体验角色。体验帮助演员去实现舞台艺术的基本目的就是创造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把这种生活用艺术的形式在舞台上传达出来。可见,我们的任务不单是通过角色的外部表现形式来描绘角色的生活,而更重要的是在舞台上创造我们所描绘的人物和整个剧本的内在生活,使我们本人的情感适应这个别人的生活,把自己的心灵元素奉献跟这种生活。”
※既要重视体现,同时也不反对体验,主张体验与体现的统一。
※树立正确的表演观念,首先应该明确两个关系,即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一)演员与角色的关系
※演员要“化身成角色”——表演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
※演员作为创作者,应起主导作用。
※演员的生活素质、思想修养、艺术修养与专业技巧对于创作具有重要作用。
※演员是在剧作家所创造的文学形象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演员既是创造者,但又要受到文学形象要求的制约。
※演员的创作不应该是自我表现,而总是在创作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甚至极不相同的另一个人物,一个特定的角色。
※演员的创作必须从自我出发,即自身的条件与自己各方面的修养去创造角色,同时又必须创造出一个与自己不很相同或者说是很不相同的人物形象,因此演员与角色之间就不可能不存在矛盾。
※演员与角色的矛盾,虽然与其它艺术创作一样是创作者与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之间的矛盾,但演员是以其自身为创作的材料与工具。
※演员在其创作过程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自我:第一自我(演员)与第二自我(角色)。
※演员在创作过程中,过着一种双重生活,演员在创作中,既有演员本人的创作生活与创作感受,同时还必须过角色的生活,感受所扮演的角色的心理生活,生活在角色的规定情境之中。
※第一自我与第二自我的辩证统一,双重生活的协调与促进,也是演员必须解决的矛盾。(解决方法:运用正确的创作方法,最终达到角色的要求。)
※演员本人是角色创作的现实的物质基础。
※不论演员所扮演的角色和演员本人何等相似,都绝不能等同于演员本人,需要演员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想像和体验,抑制演员本人与角色相悖之处,发展其与角色相似之处,在可能的范围内改造自己以适应角色的要求,在表演时做到“此时、此刻、我就是”这样一种假定的状态,最终“化身成角色”。
※在“化身成角色”的过程中,从始至终的表演角色必须在演员的控制下进行,完全的“忘我”是不可能,也是不正确的。
※正确的表演应该是:演员在创作中一方面始终清醒地把握与控制着自己的认为的创造;另一方面又必须是全身心地投入,包括自己的情感的投入。
※演员与角色的矛盾是由演员来统一的,但是最终应该统一与演员所要扮演的角色。
(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
※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即演员创造角色是体验与体现的关系。
※情动于衷而形于外。容动而神随,形现而神开。
※演员在表演创作时,对于角色的内心生活、思想情感的体验应该起主导作用的、是基础的,在人物的创作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先有体验,才有体现,外部的体现是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从属关系)
※离开体验,演员的创作是无法进行的,也无法寻找到准确的表现形式。
※没有体验的表演,往往只能是十分苍白的。结果只能使角色失去真正能够打动观众的力量。
※表演创作中,演员能否深入体验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感情,是鉴别演员在表演基础上是真实还是虚假的分水岭。
※体验是基础,体验的目的是为了人物的创造,演员的创作中决不能为了体验而体验。
※一个演员要想创造出真实动人的任务形象,一方面要有十分真挚、深刻的体验,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地探求精确的表现形式。
※只有正确的认识到“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才有可能建立起正确的表演观念。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