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2021-07-14 05:54:26)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颐和园的耕织图景区我过去很少来,一般在东边从新建宫门进入,往谐趣园走,或者从南如意门进去往西堤漫步。后来因为去西北部的耕织图景区看梅花展,才知道这里的景区也有不少迷人景致。春天来时,廊前有数棵榆叶梅树,花开烂漫,粉红一片,桃红柳碧,湖水清幽,画廊精美,确实是一处画境。冬天的盆景梅花品种繁多,造型精巧独特,特别是腊梅的馨香,沁人心脾,只是展室小了点,游人拍照的太多,显得格外拥挤,反倒有点破坏了赏花的心情。

这次是夏天来,在延赏斋及两侧游廊游览一番。夏日阳光曝晒下,有画廊蔽日倒是舒服很多。廊中依照当年陈设,在墙壁上展陈着48块描绘农耕场面的仿制石碑,画面中可以看出耕种和织布的各个过程,很有田园之趣。抬头看游廊与颐和园的长廊一样也有诸多精美彩绘,大多也是与男耕女织、山水田园相关的画面。

游廊外就是一大片湖,靠近游廊这边种了荷花,不过前几日狂风暴雨冰雹把荷叶摧残得伤痕累累,荷花开的也不算多。

继续往北走就是水村居,过去我曾不明白为什么颐和园这个皇家园林里竟然有这样一处古朴的山野田园景观,后来查了一下才知道当年乾隆皇帝是为了关心农业才在颐和园辟出这样一片男耕女织的区域。是按照江南水乡农家风格修建的,有蚕房、织房、染坊,还有稻田。

后来耕织图景区被英法联军烧毁,只留下一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耕织图”石碑。1886年,慈禧以恢复昆明湖水操的名义,动用当时的海军经费,在耕织图景区的废墟上兴建了水操学堂,使此处又成为了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高等学府。

从延赏斋出来往北走就是水村居,这里现在仅存一个亭子、还有一个露天茶馆。

再往东走就是一大片荷塘,荷塘北边有几只黑天鹅,有专人喂养,所以总能吸引游客去观赏。荷塘斜对面就是昆明湖的豳风桥,站在河岸边可以看到石舫和各种游船,而万寿山、佛香阁也可以比较近距离的观赏。

我的行程到此告一段落,原路返回,从西门出去。现在每次去颐和园都提前规划好游哪一处,目标明确,既节约时间,又可以精细的观赏一番,因此每回去都收获满满。

下图是澄鲜堂

楹联:

澹沱溪烟接六桥

双湖夹镜荡兰桡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耕织图的建筑,从南到北由澄鲜堂、玉河斋、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及水村居组成。地域开阔,建筑风格相对比较朴素。它在园中据西北方,正与昆明湖东南岸的铜牛遥相呼应,寓意“牛郎织女”隔湖相望。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清代乾隆皇帝为了表示他对农业的极端关切和重视,遂令在颐和园的一角按水乡农家风格建造在当时看来有点另类的景观,并题名“耕织图”,并建造了织房、染房、蚕房,同时种了桑树。还修建极富江南风情的水村居。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乾隆命人把元代画家程棨所绘的耕作图与蚕织图48幅,用双钩法阴刻上石,加上他自己的题识,镶嵌于玉河斋的游廊上,勉励人们勤耕细织,发展农业生产,争取好的收成。他还亲制五首题赞耕织图风景的诗歌,并加上手书“耕织图”三字,阴刻于昆仑石形制、下承海水江崖纹石座的石碑,立于玉河畔。为了使这一酷似江南风韵的水墨丹青,成为清漪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乾隆皇帝命内务府将位于地安门附近的织染局全部迁移到玉带桥西北与稻田毗邻的地方,将“男耕”与“女织”珠联璧合,融为一体,清宫内务府织染局是专门任职宫廷所用丝织布匹的生产机构.其织出的布头上均绣有“织染局”三个字,当织染局迁到耕织图后,生产的织品就全部用“耕织图”取而代之。乾隆命圆明园的十三家蚕户迁移到耕织图。四周环植了大量桑树,蚕沙交错,心裁声声,使得“耕织图”的名称额外更加名不虚传,耕织图取代了织染局后,成为了一所名不虚传的织染作坊。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野鸭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因为前几日狂风暴雨使得荷塘遭到破坏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画廊里挂着男耕女织的石刻图

景区内的耕织图刻石,刻于1769年(清乾隆三十四年)。石刻据元程摹楼《耕织图》刻石,共45图,其中耕21图,织24图。各图右方署画目及篆书五言律诗一首,旁附正楷小字释文,刻石构图简明,刻工刚劲。原石原存圆明园多稼轩贵识山堂,英法联军入侵时被毁坏一部分,后徐世昌据为己有。徐世昌籍没后曾流失在京郊农家砌作猪圈,20世纪60年代初归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后仅存刻石二十三块,其中二块已全磨泐,二块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室。《耕织图》展示了南宋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概况,同时也揭示了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的情景等。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自拍一张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彩绘孔雀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延赏斋楹联(外侧)

放眼柳条丝渐软,含胎花树色将分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耕地的农人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山水田园风光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题延赏斋》中“湿岸生春芷,新波下野凫。”《水村居》中的“沙岸维兰舫,水村叩竹扉。径多红花护,屋有绿杨围。驱马稻秧布,育蚕桑叶肥。非关间缀景,藉可验民依。”从乾隆的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清漪园时期的耕织图广植桑树,稻田星罗棋布,桃红柳绿,夏仲林荫,荷花等各种水生植物引来水鸟嬉戏,一派男耕女织、忙里偷闲的和谐景象。如今这样的景象不复存在了。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荷塘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水村居

乾隆御制诗中对耕织图景区的描写不乏其多:《题耕织图》中“堤界湖过桑苎桥,水村迎面趣清超。润含植稻连农舍,响讶缫丝答客桡。柳岸风前朝爽度,石矶雨后涨痕消。分明一段江南景,安福舻中引兴遥。”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水村居的睡莲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豳风桥临近水村居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乾隆诗云:

《泛舟玉河至静明园》乾隆十七年

吴越曾经风物探,每教位置学江南。

请看耕织图中趣,一例豳风镜里涵。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黑天鹅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小木屋是黑天鹅的家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夏游颐和园的耕织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