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八点从岷山饭店乘中巴33座,出发前往乐山大佛,大约10点半左右到达停车场。然后走路7、8分钟来到大门口,看到各地旅游团在门口排队。用身份证扫描后进入景区,走了一些台阶,到达乐山大佛佛头观赏处。从上往下看也还是挺壮观,不过还是沿着台阶走下去,从小往上看更觉恢宏。
我们没有沿着栈道走下去再走上来,就在佛头左右两边观赏一番,然后就去了东坡楼和苏园游览一下。此楼原本是为明朝的宦官魏忠贤建的,等完工时魏忠贤已经被铲除。后来人们就用此楼改为纪念苏轼了,故起名东坡楼。家住眉山的苏东坡确实在乐山读过书。这个景点环境优美,游人不太多,倒是很清幽。
游人如织
苏轼题写的佛字可在石壁上。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发髻有1021个,耳长6.72米,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手的中指长8.3米,脚背宽9米,长11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佛像雕刻细致,线条流畅,身躯比例匀称,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文化的宏大气派,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更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绝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的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拾级而上就是东坡楼
收集了很多苏轼的资料、作品、碑刻
东坡楼,原本是在明朝天启年间,为阉党头子魏忠贤歌功颂德的热潮中,为魏忠贤修建的生祠,只是完工时,阉党已败,才改祀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名曰东坡楼。
苏轼塑像
艳丽的三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