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20年博文 |
周末忽然想去看一场电影,去年我们每个月都会去看新上映的电影,今年直到现在才想起去看电影,主要还是因为我看朋友圈有人发了去看《一秒钟》的信息,就随便搜索一下,发现是张艺谋导演的,主演有张译和范伟,新一代谋女郎刘浩存看着挺清纯的。
对于张译演的电影我看的不多,就是去年看的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里他演的是一个科学家,感觉他演的很不错,属于实力派演员。他不算长相英俊帅气的男演员,之前是话剧团演员,不是中戏、北影毕业的,最早两次报考中国传媒大学都因种种原因未成,后来去话剧团表演班学习走上演员的道路。他也是磨练了多年以后才渐渐在影视剧中露脸的,一直以为好的演员都是经过不少坎坷和苦难的历练之后才能脱颖而出,如果颜值不够高那其背后付出努力就更多,应该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一秒钟”这部电影主演就是张译和范伟、刘浩存三个人,影片讲述的是七十年代一段与胶片电影相关的故事。张九声思女心切,为了看到新闻简报中女儿一秒钟的镜头,不辞辛苦穿越沙漠去二分厂看电影,而他这个劳改犯,与电影放映员范电影和偷电影胶片的刘闺女因为这部新闻简报的纪录片结缘,发生了一系列故事。张译为了与张九声的形象贴近刻意瘦身10斤,他的表演的确可圈可点,很多细节的表演都真实、生动,有极大的感染力。而范伟茶幽默感也着实让影片添彩,比如拿着大茶缸去吃面的骄傲,让众人扇扇子强调徐徐的腔调,范伟式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而欢笑的背后是他诉说儿子为什么赶大车的无奈和懊悔。
影片的情节其实并不复杂,但是观众还是会随着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的发生而急切的想知道结果如何。
二分厂的人们要看一场电影得等两个月,而且经常是多次看同一个电影,那礼堂里也挤满了人。在七十年代看电影就像过节一样,充满了仪式感。我想起小时候在北外操场上看电影的往事,我们那时比大西北的农场要好得多,一个月有两三周可以看一场露天电影。我们那时吃了晚饭早早的就搬着小板凳去操场占位置。如果去晚了,就只能看在荧幕背面看。不过背面看也不受什么影响。我最不喜欢看样板戏,反反复复就那几个,我经常看得昏昏欲睡。在正片之前播放的纪录片,我也不喜欢看,没有情节的新闻,但是为了看到后面的故事片也只能忍着。
印象中有不少译制片是我最喜欢看的,比如追捕、冷酷的心、佐罗、大篷车。我那时的理想就是当一个配音演员,觉得那些配音演员配的特别形象,完全被那些译制片迷住了。80年代家里有了黑白电视机,看露天电影的机会就渐渐少了,慢慢地就在大学礼堂里看电影。
上大学时,男朋友发了电影票,第一时间就会告诉我,约我去他们单位的大礼堂看电影,后来他还特意托朋友在小西天的洗印厂买了国外影片的套票,去看了好几个不公映的电影,那时觉得看电影是约会最好的方式。我们虽然骑着自行车去看电影,但是一路上有说有笑,充满期待。
一秒钟,一辈子。这是导演张艺谋写给电影的情书。
那些与胶片电影相关往事,被这部影片唤醒,童年、青春、爱情都与电影有着不解之缘。如今想来,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些充满温情的片段依旧令人格外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