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2020-11-17 05:32:59)
分类: 2020年博文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在玲珑公园湖边看快板书表演时,有个老人问我们哪里可以看到油画展?从来没有听说过公园里有展室可以参观,我们连连摇头。结果走到玲珑塔前的鉴池旁边发现还真有一幅围绕水池快一圈的长画卷,描绘的是西直门到新街口六七十年代的市井图,且不说作者廖增保画技如何,单是一幅幅画面记录的都是极富年代感的场景,让人有一种浓浓的怀旧感。

画卷的色调以灰色、褐色为主,很容易把观看者带入过去的年代,画中的各行各业的人们不少都是面目模糊的,但是那些身影在不同场景中又让人有一种若即若离的亲切感,比如饭馆里吃饭谈天的;电影院等待入场的;小人书店租书看的;自行车修车铺修车的;宣传栏前咨询的等等,想起小时候的种种往事。

记得有一次在西直门的一个胡同里,妈妈和高中同学相约去看她们的班主任,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去的,看完老师已经是中午了,妈妈临时决定带我和弟弟在路边一个餐馆吃饭,好像点了两个普通的家常炒菜,一人一碗米饭,当时我好像已经上初中了,弟弟还在读小学,我们极少在外面吃饭,因为价格太贵。所以那顿饭让我们觉得饭菜特别香,虽然记不得点了什么菜,但是留下的印象格外深刻。看到画卷中描绘的饭馆场景里,有块黑板写着饭菜价格,其中:馒头3分,蛋炒饭1角,西红柿炒蛋5角,过油肉1元。勾起了我的回忆,就是这样廉价的菜和主食,那个年代也舍不得下馆子去吃一顿啊。

上大学时,我们在北师大住校,离新街口比较近,骑车去也就15分钟就到,所以曾经和同学一起去新街口电影院看过几次电影,看到画面中的电影院感觉还真是挺亲切,那些电影明星的画像画的还是很像的,这些老表演艺术家很多都过世了,健在的也得90多岁了吧。我记得童年时看过的黑白影片中经常有他们的身影,我比较喜欢的演员有王心刚、孙道临、王晓棠、谢芳等。

画卷中的少先队员身穿白衬衫蓝裤子的模样,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们上小学时也是这样的装束,那时候没有校服,只要是重大活动比如六一儿童节、大队会、歌咏比赛。大家都要穿白衬衫蓝裤子,红领巾,白球鞋。

看完这组长长的画卷,感慨万千,那些遥远的往事浮上心头,点点滴滴,串联成一幅幅生动场景,那是无忧无虑的童年和如花似玉的青春印记,如今变化太大,那时的少年现在也已华发染鬓了。金色的银杏叶飘落到画卷上,像一声幽幽的叹息,谁不是人生的过客呢?

网上搜索到画作者的介绍

人物档案 廖增保

1945年出生于北京,1964年进入宋庆龄主办的多文种对外刊物《今日中国》任美术编辑。业余曾在多家大学教授现代设计、印刷、出版。曾在国内及丹麦、德国、美国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退休前以国画为主,2005年退休后的创作则以油画为主,以油画记录北京几十年历史变迁。希望这些画能让新老北京人了解北京过去的历史风貌。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观长画卷:北京胡同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