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2020年博文 |
“四角尖尖一线缠,晶莹糯米意绵绵。端阳又至怀屈子,漫漫征途志未迁。”每到端午节总会品尝到或香甜或咸香的粽子,一粒粒糯米的晶莹,一颗颗红枣的甜蜜,总让人念及亲情的温暖,还有对爱国诗人的怀想。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的《风土记》,端,在古汉语里有开头、初始的意思。五月初五被称为“端五节”。各地对这个节日的叫法不同,因此端午节有很多别称,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在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等,喝雄黄酒。在北京庆祝的活动并不太多,也就是吃吃粽子,近些年在个别公园里会举办赛龙舟的活动。
在我的记忆中端午节是和屈原相关的。记得上小学时,在外语大学的操场上,我们搬着小板凳去看露天电影,曾看过一部由香港拍摄彩色电影《屈原》,是由鲍方和朱红分别扮演屈原和南后。印象中屈原总是不得志,他的政治主张总是不被楚王采纳,而最终受到南后及奸臣的迫害被流放,最后含恨投汨罗江而死。由此在我的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五月初五投江的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诗源于屈原的名作《离骚》,屈原认为追寻真理的道路是漫长而遥远的,而他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我一直很喜欢这句话,中学时代曾经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在所有的日记本扉页上,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它时刻提醒着我,人生的路是漫长而坎坷的,但只要不懈地努力,永不放弃内心的追求,那么梦想终有可能实现。
小时候喜欢过端午节的另外一个缘由,就是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吃妈妈亲手包的又甜又糯的粽子。因为一年只有到端午节才能吃到粽子,所以心里就有一份期许。
说起粽子来,其实最好吃的还是五芳斋的粽子,我曾经在04年春天去过嘉兴,当地的诗友特意带我们去了著名的五芳斋,品尝了那里的粽子,记得那家店五芳斋的总店面积非常大,主营餐品就是粽子,点餐的窗口挂着许多木牌子,上面写的全是各种口味的粽子名称,种类繁多,甜的、咸的、各种肉的、火腿的、蛋黄的、枣的、豆的、莲子的,看得我们眼花缭乱,每人买了各自心仪的、不同口味的粽子品尝,五芳斋粽子果然名不虚传,粽叶的清香渗透于糯米中,让人唇齿留香,而那糯米粘而不腻,肉是腌制过的,味道很醇厚。此后,再过端午节,我总是会去超市买来五芳斋的肉粽子,其他品牌则很少问津,不过真空包装的粽子,总是不及我们那年在五芳斋总店吃的刚出锅的粽子,那么新鲜美味。
台州的公公婆婆来北京住的时候,每次来之前一定会去买不少当地的粽子叶带到北京。婆婆说北方的粽叶不够香,比不了家乡的粽叶。包粽子前,她总是提前泡好一大锅糯米和粽叶,腌好肉,清洗了粽叶,然后包出几十个粽子,有肉粽、蜜枣粽还有白粽子,再用高压锅煮熟。每次煮粽子时,屋子里飘满了粽叶的香味,那味道极其诱人。新煮好的粽子味道最好,剥开粽子叶,看到那大大的包的特别紧实的粽子泛着亮亮的光泽,让人特别有食欲。用筷子夹起来尝上一口,嘿,又糯又香呢!我喜欢在粽子上撒上白糖,这样甜甜的,糯糯的才好吃。可婆婆说,他们是把粽子当做主食,是就菜吃的。我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吃法时,觉得不太习惯,吃粽子不放糖那能好吃吗?
前些年去广州玩的时候,先生的老同学和夫人热情地带我们去品尝当地美食,各种粤式点心都做的相当考究,其中有一份大号的粽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朋友说这是肇庆的裹蒸粽,这粽子里面除了糯米外,还包着许多去皮的绿豆,大块的肉,栗子、莲子等,内容可真丰富!那大粽子糯糯的,咸香可口。我们回京前老同学还特意给我们带了沉甸甸的一大盒肇庆的裹蒸粽,说让我们带给京城的亲朋也品尝一下。
久居异国他乡的人们在端午节也会包粽子。在英国定居的闺蜜北竹有一次回国来我家吃饭,说起粽子,她告诉我说,每到端午节前夕,她和母亲都会一起包粽子,她自己不爱吃,但是家人喜欢吃,所以她们都会包很多粽子。她说有一回居然包了20斤的粽子!我太惊讶了,难道在英国也有卖粽子叶的吗?她说:“有是有,不过比较贵一些,再说我家现在那么多人,买那点粽子叶不够包的呢。所以我们的粽子叶不是在商店买来的,而我们去公园的竹林里偷来的。”我更加惊讶了:“去公园里面偷?怎么偷?”她解释给我听:“英国的竹子不像中国的竹子,没有那么高大,但是叶子很宽。我们去偷竹叶分工特明确,大女儿给我们撑着袋子,小女儿放哨,我和我妈用剪子剪。在一片地里剪一些,再换个地方,如果发现已经有人剪了,就再找个地方。我可会包粽子了,包肉的和蜜枣的。”“有人剪了?谁会去剪?”我不明白。“在英国的其他中国人啊,端午节的时候肯定会有人去那里剪竹叶的。”
又糯又香的粽子牵系着故乡情,萦绕着学子梦,满满的都是温暖的回忆。如今端午节已经是国家法定的节假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它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五月初五这一天家家都会吃到又香又糯的粽子,而这个传统的节日会一直作为一种文化习俗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都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