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静草堂旧,
花浓竹径幽。
杜公清丽句,
吟咏莫言愁。
两次到成都,两次都去了浣花溪畔杜甫草堂。其实杜甫草堂并不是杜甫出生地,也不是他的故乡,只是当年他弃官后携全家到了蜀地后,得到朋友严武帮助,在浣花溪畔建了茅屋,在此居住四年,过了一段安静的日子,创作出240多首诗,其中就有著名《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十三年后我和先生再访草堂,感觉景区里变化很大。不知道是不是我上一次来没有逛完整,还是后来博物馆的面积又扩大了?似乎增加了不少新的花木,还有新修的万佛楼肯定是没有见过因为它是在2005年建的。
2004年也是在春天,我独自一个人游草堂,那时还没有微信,上网也没有那么方便,想查什么信息都比较费劲,所以那一次的游玩不是太尽兴。
这一次,我和先生一起去,我先是在蚂蜂窝订的门票,然后在博物馆门口验证一下就可以进去了。这次进入的大门与我之前进去的不是一个门,进去之后绕了很大一圈才走到杜甫草堂。不过一路上风景优美,那天有些阴天,不冷不热,慢悠悠地游览,很是惬意。
从“杜甫草堂”北门进去,这是一座木质大门,造型奇特,别具一格,门楣上悬挂“杜甫草堂”的匾额。
外木柱上楹联;游宦上峨嵋看浣花溪畔濯锦江头合构草堂小住;置身参稷契忆万里依人百年伤乱只将诗卷长留。
内木柱上楹联:万里桥西草堂佳句如新宛见卜居之兴;百花潭上水槛苍波依旧长留怀古之思。
杜甫草堂占地近20万平方米,是一座园林式的景区,诸多殊荣集一身,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诗歌文化中心、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听秋轩”是一个一座敞亭式建筑,在听秋轩匾额下有一副郭世欣集杜句题对联:暗水流花径江村野堂争入眼,夕阳薰细草朔云寒菊倍离忧。

竹林幽幽

唐代遗址陈列馆位于草堂东北面。2001年底,在草堂内发掘出大面积的唐代生活遗址和一批唐代文物,它极大地丰富了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证了杜甫当年对居住环境及生活情景的描写,证实了杜甫草堂在原址上代代因袭重建的史实,澄清了古今草堂寺位置之争,增加杜甫草堂的历史厚重感。


从石堤上穿过一个湖


曲径通幽,花木繁茂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市),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二十岁起,杜甫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被贬华州。759年杜甫弃官西行,后携家由陇右(甘肃省南部)入蜀。靠友人严武(时任成都府尹兼御史大夫)的帮助,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在此期间,他生活比较安定,诗歌创作甚为丰富。杜甫留传至今的诗歌1450多首,在成都草堂的四年中留下诗作247首,其中包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




万佛楼建于清代同治年间,与草堂寺同时代,也同样与草堂没有关系。2005年重建的,是杜甫草堂又一标志性建筑。



长廊里有各种书法作品,书写的是杜甫的诗。



名为“大雅堂”的古迹并不多,被大家所熟知的是成都杜甫草堂中的“大雅堂”,但最早的大雅堂,成语“难登大雅之堂”所指的“大雅堂”是四川眉山市丹棱县的“大雅堂”。大雅堂前摆放着杜甫的塑像。
大雅堂原是草堂寺的大雄宝殿, 2002年正式开放。门上匾额“大雅堂”三个字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笔迹。

在500平方米的大雅堂内,陈列着一面巨型磨漆壁画和12尊古代诗人雕塑。磨漆壁画64平方米,据介绍,是迄今为止室内最大的磨漆壁画。
壁画以连环组合的方式将杜甫壮年漫游、困顿长安、遭乱流离、寓居成都、羁留夔府、漂泊湖湘等生活的主要阶段以及“望岳”“秋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代表作浓缩在有限的平面内,形象地展示了当年诗圣的生活创作经历,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

苏东坡

李白塑像

陶渊明塑像



花径入口之“草堂”影壁,原为清人周善培书,后毁,由其弟周竺君补书。一九五八年,毛泽东同志在此留影,于是这里就成为代表性景点。

杜甫草堂有一处由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二字的照壁。清末四川劝业道道尹周善培用青花碎瓷镶嵌的“草堂”二字于此,数度毁损又几经修复。1958年毛主席视察草堂时,曾对着这两个字久久凝视。作为草堂标志之一,来往游人多在这里摄影留念。所以我也在花径尽头的影壁这里留影一张。

草堂的花径,是连接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的一条红墙夹道小径,花径尽头是“草堂影壁”。

在盆景园内有1999年建成的“杜诗书法木刻廊”,陈列着百余件杜诗书法木刻作品,是从馆藏数千件历代名人手书杜诗真迹中挑选出,用楠木镌刻而成,颇具观赏价值,其诗歌、书法、用材、工艺有“四绝”之称。



“少陵”为杜甫别号。杜甫曾居长安(今西安)南。汉宣帝与许皇后葬此,宣帝墓因名“杜陵”,许皇后墓较帝陵差小,因名“少陵”(“少”即“次小”之意)。杜甫住在陵墓附近,故取其地名以为别号,自称“杜陵野客”,“少陵野老”。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最具代表性建筑之一,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内竖一石碑,镌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

杜甫草堂划分出一处处区域,杜甫草堂博物馆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草屋景区,这里没有雕梁画栋,只有草屋环绕溪水,绿树、翠竹围绕草屋

草堂里面的陈设比较简朴。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其实也被毁了。后来人们为再现杜甫当年所居住的茅屋,20世纪80年代,借鉴川西民居风格,重建了杜甫的茅屋,再现诗情画意的田园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