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徽州:宏村月沼和数字客栈

标签:
水墨徽州月沼宏村客栈早餐 |
分类: 旅行散记 |
游宏村月沼
作者:月光
半月河塘映粉墙,
民居错落画中藏。
深庭老院家风古,
晨起探游乐叙堂。
到宏村旅行,一定会去月沼,因为它太著名,也有足够的美吸引着大批游人。我们曾在刚刚抵达宏村的夜晚,披一身雨花,走到灯光旖旎的河塘边欣赏过月沼的夜景,不过灯光有些暗,四周的徽式民居看的不是太清晰。
网上还介绍说,月沼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1424年),当时宏村76世祖汪思齐发现村中有一处天然泉水,冬夏泉涌不息,汪思齐三次聘请海阳县(今休宁)的风水先生何可达及族内高辈能人,“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出扩大宏村基址及进行村落全面规划的牛形水系蓝图;凿引西溪水,牛肠水圳九曲十弯,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池塘,以水供防火、饮用、洗涤等。其后裔汪升平等人投资万余金,继续挖掘修建半月形池塘,完成了前人未完成的“月沼”。
我们绕着月沼走了一圈,刚好北畔正中汪氏宗祠开门了,我们就进去参观了一番。汪氏宗祠是15世纪初明永乐年间建成的,汪氏一族是宏村的始祖。南宋绍兴元年,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这就是最早的宏村。汪彦济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地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为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参观完汪氏宗祠,又在月沼边欣赏了一番,把如画风景留在镜头中。
本来订房间时说不含早餐,但是昨天跟他们聊天,主人说如果在网上给他们评五星写留言,就可以免费提供早餐,于是我立刻完成了点赞和五星好评。这样就有了免费的早餐,虽然简单了一些,但是吃起来还挺可口的。
据说开挖月塘时,很多人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型,而当时汪氏的76世祖妻子重娘却坚决不同意。她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只能挖成半月形。半月形的月塘上密集而建成了祠堂、民居。
半个月亮的月沼
月沼北畔正中“乐叙堂”祠堂,又名“众家厅”,为汪氏总祠,也是15世纪初明永乐年间所建。
南宋绍兴元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汪彦济在村口兴建睢阳亭,作为入村标志性建筑。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作为程朱理学发祥地的徽州也达到了极盛时期。汪姓祖先在外做官、营商者大增,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资金财富,为光宗耀祖,纷纷在家乡购田置屋,修桥铺路。
汪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的祠堂建筑,属于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安徽宏村。整个建筑平面呈"凸"字形,面阔24.40米,进深32.70米,脊高10.20米。正厅七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饲布柱70根,属"满堂柱"建造。正厅四根前檐柱粗大厚实,呈棱形。明间金柱也为梭形。前檐柱及廊柱均有"柱斗科",柱头科之间有"平身科",均为二跳斗拱。前檐斗拱比廊檐斗拱粗大,柱头科16朵,平身科18朵,转角铺作"小拱头"。曲梁与柱子衔接处均有丁头拱承托,拱眼如单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镂刻精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门楼厅保存完整,建筑风格仍保留明代特点,月梁上的莲花托、雕刻线条朴素大方;中门高大,显示出家族的显赫地位。
“乐叙堂”,有秩叙敦伦、永履和乐之意。
大堂正面悬挂的“恩重宜长”表彰的是明嘉靖壬午岁赋奉征云贵道运粟主簿汪昭。
整座祠堂建在村子中心地带,位置突出,景色优美,祠堂空间的序列设计和背山面水的环境,给人增添了一份灵气与神秘,让人有庄重、肃穆和敬畏之感。
月沼的民居
早上绕着月沼的水塘走了一圈
粉墙黛瓦,典型的徽州民居
青石板路
路边的小水沟
客栈主人准备的早餐。
客栈养的小猫,特别可爱。
我们询问了主人客栈名字为什么是四个数字,老板娘说这数字就是老板手机的四个尾数。
客栈小院里的秋千
客栈一楼的门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