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静心斋周末北海公园旅游 |
分类: 旅行散记 |

周末天气格外晴朗,特意坐地铁去北海公园的园中之园--静心斋转了转,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小巧玲珑,风光旖旎。因为园子比较小,所以参观需在门口领卡(免费)进入,以限制人数。

我十点到静心斋门口,已经开始排队,等着里面出来几个人,再进去几个人。

进门就看到静心斋,原名是镜清斋,看匾额上的题字便可知晓。 朋友查了一下,更名原因: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慈禧太后通过“辛酉政变”夺取大权,实行“垂帘听政”。光绪十一年(1885年)的春天,她到西苑(北海)踏青赏景,巡至镜清斋门前时,驻足许久,她越看越觉得“镜清”二字不吉利:“镜清”乃“镜中之大清”,大清国怎能如一面镜子,到头来空空如也?慈禧太后思量再三,遂将“镜清斋”改为“静心斋”。

放生池

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在北海北岸,西邻天王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皇太子的书斋,它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以各种建筑,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

回廊

静心斋里有皇帝的座椅,据说这里是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

静心斋西侧的榻

东侧的陈设

瓷瓶

静心斋西北侧摆设

小桥和枕峦亭

沁泉廊





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玲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有乾隆小花园和园中之园之称。主要建筑有静心斋、 韵琴斋、 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 沁泉廊等。

独自一人去参观,自拍一张留念









焙茶坞是具有江南风格的茶室,乾隆皇帝在此品茶休憩之所

可以半倚半坐的榻



小桥流水,假山怪石,葱郁的树木、爬山虎,廊亭楼阁错落有致的园子。

罨画轩

罨画轩是园中观景读画的地方




位于西北侧的叠翠楼为园内的最高建筑,楼高两层,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为我国 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这里楼梯不让上,有游人止步的标牌。

上面的走廊不让参观

俯瞰园中景致

游人止步的地方

小桥下面的藤蔓植物


移步换景


太湖石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增修斋内建筑,并设小火车站, 铁轨由 中南海经 阳泽门沿西北岸直抵斋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海,车站被毁。1913年经修葺,改称静心斋,成为北洋政府外交部宴请外使的场所。北海自1925年辟为公园以来,此处从未开放过。1949年“中央文史研究馆”曾在这里办公,后来国务院参事室也在此办公。1981年11月将静心斋交给北海公园,1982年5月15日正式对游人开放。

枕峦亭

叠翠楼西侧的走廊

假山上的爬山虎很漂亮



到处是葱郁的爬山虎


黑枣树上的黑枣

黑枣现在还是黄色的


海棠果红了


出来时看到北海对岸的琼岛白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