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朗读者”节目中96岁的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提到了他翻译的诗歌--《别丢掉》,说此举还是为了自己心仪的女孩,我曾经朗诵过林徽因的这首诗,把音频发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
人生总会有许多次美好的遇见,遇见一个让你怦然心动人,遇见一本让你过目难忘的书,遇见一处爽心悦目的风景......周六晚上黄金时间我在CCTV1遇见了董卿,遇见了她主持的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
其实我一直在期盼这个节目的播出,因为在今年1月15日我也曾有幸参与了《朗读者》场外录制的环节。那天刚好是在周日,冰川姐姐周六在我微信中留言问我是否有空去录一段朗诵,是央视董卿主持的节目。我回复说有空,冰川姐姐就把活动的方式和时间发给了我。
第二天上午九点就来到国家图书馆的朗诵亭。工作人员让我稍等十分钟,调试之后再进入亭子里录制。
等待时,工作人员问我准备朗读什么文章,我说读一首诗吧,这样两分钟内肯定可以完成。他问我是什么题目?我说是林徽因的“人间四月天”。我问他是看着读还是背诵?他说你能背诵当然更好了。还可以加上动作。我欣然应允。
轮到我了,先把羽绒服脱去,走入朗诵亭,有个戴着帽子、个子高高的、扛着摄像机的摄像师正笑眯眯地等待我。亭子里空间有限,正对面有个白色的桌子,上面摆着一些书籍,桌子前面立着大大的麦克,摄影师让我站在合适的位置,示意我开始,我很流畅地有感情地背诵了《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录完后摄影师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虽然我朗诵的镜头不一定在《朗读者》节目中闪现,但是能够参与其中,我觉得也一次有趣的经历,因为我是个快乐的朗读者,我热爱朗读,并且坚持每日一读一录一分享,这就足够了!
朗诵亭在北京有好几个地点,我去的是国家图书馆,好像传媒大学和五道口都设有朗诵亭。
看过濮存昕主演的电影、电视剧和话剧,更喜欢他表演的话剧,也喜欢他的朗诵。节目中他朗读了老舍写的一篇作品:《宗月大师》。他和董卿都把老舍先生的舍字读作四声。之后再网络中有关“老舍”的舍字到底念三声和四声,引起了一些争论。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的分析----
提到“老舍”,绝大多数人会将“舍”字读成“shě”,实际上这种读法是不正确的,应该读“shè”。
现今“舍”字有两个读音,读“shě”表示“舍弃,施舍”等含义;读“shè”表示“房屋、居住”等含义。
实际上读“shě”是对应繁体字“捨”,简化时借用了“舍”的古字义,使得现今“舍”字变成了多音字。
“老舍”这个笔名是舒庆春于192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使用的笔名,那时还在使用繁体字,所以如果要表示“舍弃”这个意思,当写作“捨”。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在《老舍的关坎和爱好》一书也说,“同意两种念法都可以,谁爱怎么念就怎么念,全成。”
我上学时老师教我们老舍的"舍"就念三声,念了这几十年都习惯了,肯定改不过来了。








国家图书馆前我看到工作人员在邀请这个老外也进朗读亭去录一段,老外有点犹豫。

我在准备进朗读亭朗诵。

国家图书馆前面的朗读亭

冰川姐姐告诉我来录制的信息。

节目宣传的广告牌

国家图书馆的阅览室

进国图需要把包存起来,进门要接受安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