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土鸡火锅,我们去拉市海各处拍拍照,又等了一会,12点接到广播通知说车来了,可以去马场。我们连忙上车再次来到马场,上马之前我们俩各买了一副鞋套,套腿上脚上,还有一副白色线手套戴上,因为看每个人骑马都是这般打扮,说是怕地上的泥水会溅到腿上鞋上,实际去感觉似乎用处并不大,手套还比较有用,因为长时间扶着铁把手会磨手。
我被马夫引领着来到一匹枣红马前,在一个男的马夫帮助下笨拙的骑到马背上,不过给我们牵马的是个女人,和我年龄相仿,穿着红色的背心,领口处有黑色的一道斜襟,腰间系着粉红色边的黑色围裙,七彩绳子的腰带,我问她这是纳西族的服装吗?她说是的。她个子不高,晒的黑黑的,瘦瘦的,显得很精干,说普通话话有当地的方音,我听起来有点费劲,听不太清楚。骑马行走在茶马古道上,走了不少山路,上上下下,大约1.5小时,想她天天这样在山上,风里来雨里去的奔忙,真不容易,难怪她长得满脸沧桑呢。马队在泥泞的山路上行走,她得跟着爬山再下山,一天跑两三趟。
仔细听她吆喝的口令竟然是Let's go 还有STOP和Be
careful。这些滇马似乎真懂英文口令,我们发现所有马队都是差不多的口令,他们操着云南口音的英语大声喊着,实在太有意思了!骑马时我没敢用手机拍照,有些路因为下雨,比较滑,上山下山是大高坡,老担心马蹄打滑,它摔倒了我该怎么办?万一马儿偏离方向,从窄窄的山路失足落下山崖怎么办?为此我两手紧紧抓住马鞍前面的铁环。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些马都训练有素,一般四匹马一组,一个人负责。第一匹马是头马,体格健壮,经验丰富,在它引领下其他马都会老老实实的紧随其后,统一行动。

马在山上行走,如果走平路,我们就比较踏实,一边走一边看风景,郁郁葱葱的山林,繁茂的果树,各种果子坠满枝条,海棠果红了,一片一片的,很诱人。还有桃子苹果梨也成熟了。牵马的女人有时候会顺手从树上摘几个红红的海棠放嘴里吃,看的我有点馋。
中途休息时,有个老头端着一摞不锈钢盆来卖玉米粒,对我们说给马吃点吧,它们一会要走一个小时的山路,很累的。我赶紧拿出钱包,和儿子一人买了一盆玉米粒给我们的坐骑,两匹马迫不及待的吃完两盆。儿子骑的那匹是头马,它很能干,后面马落下,它会停下来等着。一般一个主人引领四匹马,四个人成为一组结伴走完这段路程。骑马一个多小时,最后一段感觉屁股颠的有点疼,总体感觉还是挺有意思,比较安全,值得一游。
进村咯
儿子骑的是领头的马,马走的比较慢,平稳

马在吃我们喂它的玉米粒,一盆吃完了,这些是掉地上剩下的

中途休息,我的马显得很温顺的样子

中途休息它们不停的吃

所有的马队都在这里停留十分钟,让马休息一下,接下来就要走上山的路了

这不是我骑的那匹马,是儿子骑的那匹

给儿子抓拍一张

平时马的嘴是被罩住的。

左边那个女人就是马的主人,与我年龄相仿。

山景很美。在马背上拍了几张。

玉米地

这是回古城的路上拍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