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耕女织共桑麻

(2015-03-30 06:38:55)
标签:

颐和园

西堤

耕织图

榆叶梅

分类: 旅行散记

男耕女织共桑麻

早就听说颐和园有个耕织图景区,但是每次在西堤游走都没有往西边那个方向走,周末我从玉带桥下来之后,无意中往西北方向走,不知不觉就走进了耕织图区。原来这里如同世外桃源一般,有一湖碧水,桃花与环岸碧柳相映衬,游廊与亭台楼榭相连接,古香古色,幽静秀丽,如同画境一般。廊前有一片榆叶梅开得正艳,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男耕女织共桑麻
颐和园耕织图是由耕织图(包括延赏斋、织染局、蚕神庙、耕织图石碑)、水村居,以及水乡田园式的环境组成,曾是清漪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被英法联军烧毁,1886年,慈禧以恢复昆明湖水操的名义,动用当时的海军经费,在耕织图景区的废墟上兴建了水操学堂,使此处又成为了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高等学府。男耕女织共桑麻

颐和园耕织图景区始建于清王朝鼎盛的乾隆时期,当时乾隆皇帝特意将宫廷内务府织染局迁到园内,是体现中国传统“男耕女织”思想的一处独具匠心的绝妙佳景。
男耕女织共桑麻

桃花初绽

男耕女织共桑麻
1860年,英法联军焚毁了当时的“三山五园”,耕织图景区也一同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致使景区内建筑无存,只留下一块乾隆皇帝御笔亲题的“耕织图”石碑。1886年,慈禧以恢复昆明湖水操的名义,动用当时的海军经费,在耕织图景区的废墟上兴建了水操学堂,使此处又成为了专门培养满族海军人才的高等学府。
男耕女织共桑麻
含苞
男耕女织共桑麻
羞红的面庞
男耕女织共桑麻
粉红的畅想
男耕女织共桑麻
古香古色的建筑
男耕女织共桑麻

延赏斋临水而建,延赏意为留连观赏。为乾隆当年观赏农耕景象的重要观景建筑。室内仿当年场景布置。
男耕女织共桑麻
清代乾隆皇帝为了表示他对农业的极端关切和重视,遂令在颐和园的一角按水乡农家风格建造在当时看来有点另类的景观,并题名“耕织图”,并建造了织房、染房、蚕房,同时种了桑树。修建极富江南风情的水村居。这和颐和园的整个建筑似乎不太一致,但因位置偏僻,倒是给人田野气息。乾隆命人把元代画家程棨所绘的耕作图与蚕织图48幅,用双钩法阴刻上石,加上他自己的题识,镶嵌于玉河斋的游廊上,勉励人们勤耕细织,发展农业生产,争取好的收成。他还亲制五首题赞耕织图风景的诗歌,并加上手书“耕织图”三字,阴刻于昆仑石形制、下承海水江崖纹石座的石碑,立于玉河畔。男耕女织共桑麻

田园生活。
男耕女织共桑麻


彩画里面画的是女子养蚕织布。
男耕女织共桑麻
乾隆皇帝题诗《题耕织图》中“堤界湖过桑苎桥,水村迎面趣清超。润含植稻连农舍,响讶缫丝答客桡。柳岸风前朝爽度,石矶雨后涨痕消。分明一段江南景,安福舻中引兴遥。”
男耕女织共桑麻

耕织图的建筑,从南到北由澄鲜堂、玉河斋、延赏斋、蚕神庙、织染局及水村居组成。
男耕女织共桑麻
榆叶梅开的正浓。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竹林幽径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走到西堤的尽头时,看到了两棵高大的玉兰树
男耕女织共桑麻
高昂着笑颜的玉兰花,不谄媚,不迎合。
男耕女织共桑麻
一树繁花
男耕女织共桑麻
对望的白玉兰
男耕女织共桑麻
圣洁的玉兰花
男耕女织共桑麻
界湖桥
男耕女织共桑麻
柳动波光碎,画船载客游。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画船远,入画中
男耕女织共桑麻
透过柳帘望小桥
男耕女织共桑麻
外国游客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画境留影
男耕女织共桑麻
迎春花下写生的小女孩
男耕女织共桑麻
颐和园苏州街
男耕女织共桑麻

男耕女织共桑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