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2015-02-01 06:21:42)
标签:

颐和园

十七孔桥

廓如亭

傍晚

铜牛

分类: 旅行散记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颐和园.十七孔桥

作者:月光

虹桥飞驾卧长波,
异兽石雕景最多。
连岛接亭分碧水,
斜阳浅照任蹉跎。

注:每次从新建宫门进入颐和园,都会去十七孔桥游览一番,先观镇水的铜牛,再登上颐和园最长的石桥,眺望万寿山佛香阁。春夏秋冬,不同景致,皆美如画卷。特别是黄昏时分,夕阳照在十七孔桥的桥洞里,映射到水面上,那一排金色的倒影,实在是美不胜收。我曾经在许多摄影爱好者拍摄的照片中欣赏过,很想自己亲自去拍摄一次,但是上次去,阳光特别好,可是风太大怕吹感冒了,不敢久等,只好期待下次有合适的机会再去拍。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十七孔桥是古代汉族桥梁建筑的杰作。它位于北京市西郊颐和园内,是连接昆明湖东岸与南湖岛的一座长桥。清乾隆时(1736一1795)建,是园内最大的石桥。桥由17个孔券组成,长150米,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状若长虹卧波。其造型兼有北京卢沟桥、苏州宝带桥的特点。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544个。两桥头还有石雕异兽,十分生动。桥额北面书“灵兽偃月”,南面书“修炼凌波”,蕴涵着深厚的汉族文化底蕴, 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三九四九冰上走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镇水铜牛位于昆明湖的东堤,卧伏在雕花石座上,以神态生动、形似真牛著称。清乾隆二十年(1755)用铜铸成,称为“金牛”。据传是为镇压水患而起。牛背上还铸有由乾隆帝撰写的80个字的篆体铭文《金牛铭》。铭文为:“夏禹治河,铁牛传诵。义重安澜,后人景从。制寓刚戊,象取厚坤。蛟龙远避,讵数鼍鼋。此昆明,潴流万顷。金写神牛,用镇悠永。巴邱淮水,共贯同条,人称汉武,我慕唐尧。瑞应之符,逮于西海。敬兹降祥,乾隆乙亥。”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十七孔桥的两头有四只石刻异兽,形象威猛异常,极为生动。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十七孔桥西连南湖岛,东接廓如亭飞跨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不但是前往南湖岛的唯一通道,而且是湖区的一个重要景点。桥身长一百五十米,宽八米,由十七个券洞组成,是颐和园内最大的一座桥梁。远远望去像一道长虹飞跨在碧波之上。十七孔桥上所有匾联,均为清乾隆皇帝所撰写。在桥的南端横联上刻有“修蝀凌波”四个字,形容十七孔桥如同一道彩虹,飞架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的北端横联则有“灵鼍偃月”几个大字,又把十七孔桥比喻成水中神兽,横卧水中如半月状。桥北端的另一副对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资料来自网络)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十七孔桥的桥洞为什么要建十七个孔呢?因为桥正中的大孔,从桥两端数来正好是“9”,而“9”被称为极阳数,是过去封建帝王最喜欢的吉利数字,所以将桥建成17孔写着:“虹卧石梁岸引长风吹不断,波回兰浆影翻明月照还望”。(资料来自网络)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寒风凛冽,爱好者也不容易啊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镇水的铜牛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游人来此拍摄的特别多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览尽沧桑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等待日落拍十七孔桥的爱好者们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游人络绎不绝,由十七孔桥可以走到南湖岛去游览。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十七孔桥上石雕极其精美,每个桥栏的望柱上都雕有神态各异的狮子,大小共五百四十四只。桥两边的白石栏杆,共有128根望柱,每根望柱上都雕刻着精美的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桥头各有两只大水兽,很像麒麟,十分威武。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十七孔桥桥的风景据说在优雅宁静之夜游赏更加怡人。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遥望万寿山佛香阁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暮色中的十七孔桥
冬游颐和园:十七孔桥斜阳浅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