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公公婆婆游洛阳之白马寺的缅甸和印度风格的两座佛殿

标签:
白马寺缅甸风格佛殿印度风格佛殿国际一流名寺洛阳 |
分类: 旅行散记 |
从白马寺的泰式佛殿苑出门往西就是缅甸风格的佛殿,它是白马寺内继印度风格佛殿和泰国风格佛殿之后,又一座异国风格佛殿,由缅甸政府出资建造的。从外形看,很像仰光大金塔,它确实是以此为蓝本设计的,只是规模缩小了三分之一。佛塔通体是金色的,殿堂的围墙是白色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辉煌。
据介绍说,缅甸仰光大金塔始建于585年,是世界佛教的一大圣地和缅甸国家的象征,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塔和柬埔寨的吴哥窟被并称东方艺术瑰宝,而白马寺的缅甸风格佛殿就很好地保留了仰光大金塔的建筑艺术精髓。为保证缅甸佛殿的原汁原味,工程所需的绝大部分材料都取材于缅甸当地,佛塔顶部金伞上的珠宝、钻石等饰物,也是在缅甸制成后运送过来的。建筑工人都是缅甸国内的顶尖高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缅甸风格佛殿底层四周都有阶梯可以直接登上佛殿。从台阶上去就来到佛殿第二层,可以进去参观。殿内是可供各界佛教信徒做法事的坛场。坛场中间是一个“宝瓶”,围绕“宝瓶”有四尊佛像。南侧是一尊缅甸翡翠释迦牟尼佛像,东侧是一尊柚木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北侧是一尊汉白玉释迦牟尼佛像,西面是一尊铜佛像。在大殿的东北侧,有一座造型别致的龙塔,该塔为龙头蛇身,中间供奉佛像。
走出殿堂,走了一圈,看到东北角的高耸的“经幢柱”,底部有四个金色的护法神雕像,旁边还有一个缅甸风格的钟,色彩艳丽,装饰复杂,很有特色。
往白马寺大门走,我们又去参观了一下印度佛殿,白马寺和印度有着深厚的渊源,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古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应汉明帝邀请,来到当时的国都洛阳传播佛教文化。皇帝安排相关人员在次年为他们修建了僧院,即今天的白马寺。
到了现代,印度政要多次拜访白马寺,2003年6月,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的到访为白马寺印度佛殿的成立埋下了伏笔,瓦杰帕伊受白马寺泰国佛殿的启发,产生了在白马寺建设一座印度佛殿的念头。经过多次洽谈,2006年在白马寺举行了印度佛殿施工奠基仪式,2007年7月2日,由印度政府提供的印度风格佛殿内外部装饰需用的装了28个集装箱的石材运抵施工现场。2010年5月29日,印度风格佛殿正式落成,印度总统帕蒂尔于当日参加了落成仪式。
佛殿设计遵从阿育王时期印度桑奇窣堵波的艺术风格,所以两者的风格比例相近。印度佛殿建筑中的穹顶是圆形“天国”的隐喻形象,即展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佛殿坐西面东,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建筑面积约为3450平方米,佛殿的主体建筑高约30米,里面供奉一尊高达4.5米的释迦牟尼坐像。
据网上介绍说,未来的白马寺将被分为寺院遗址保护区、佛事活动区、国际寺庙区、佛教文化研究区等若干区域。在已有的印度风格佛殿、泰国风格佛殿、缅甸风格佛殿的基础上,修建国际寺庙区,对于加强白马寺与世界各国佛教间的友好交往具有积极意义。通过一座座异国风格佛殿的建设,未来的白马寺必将成为国际一流名寺。
大殿的东北侧,有一座造型别致的龙塔,该塔为龙头蛇身,中间供奉佛像。
龙塔,蛇身龙头,中间供奉着佛像。
从台阶上去可进入二层佛殿
整个院落长108米,佛殿高108英尺(32.92米),代表了佛教中所说的人的108个烦恼,而佛就是要消除这些烦恼。
与中国寺院里的大钟不同,缅甸风格佛殿里的钟要明显小一号,撞钟的工具不是一根大原木,而是一根两端粗、中间细的木杵。敲钟的过程是每撞一下钟,然后用杵再敲击一下地面,“这是将幸福、吉祥分享给众生的意思”。
很有缅甸风格的钟
“经幢柱”底部的护法神
佛殿四个角都展示有仰光大金塔的摄影作品
东侧全景
南侧全景
白马寺和印度有着深厚的渊源,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古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应汉明帝邀请来到当时的国都洛阳传播佛教文化。并在次年为他们修建了僧院,即今天的白马寺。到了现代,印度政要多次拜访白马寺,2003年6月,时任印度总理的瓦杰帕伊的到访为白马寺印度佛殿的成立埋下了伏笔,瓦杰帕伊受白马寺泰国佛殿的启发,产生了在白马寺建设一座印度佛殿的念头。
印度佛殿建筑中的穹顶是圆形
佛殿坐西面东,东西长100米,南北宽60米,建筑面积约为3450平方米,佛殿的主体建筑高约30米,里面供奉一尊高达4.5米的释迦牟尼坐像。
大门门柱上雕刻的人物、动物等图案都非常精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