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自由的行走:托普卡帕老皇宫之一

标签:
土耳其自由的行走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皇宫旅游 |
分类: 土耳其自由的行走 |
在老皇宫可以排队在售票窗口买票,也可以在机器上自助购票无需排队,挺方便的,老皇宫门票每人30tl,后宫门票每人15tl,进去皇宫大门后,我们租了翻译器,这回有中文的,30tl/人,在老皇宫我们一共游览了2个小时左右。因为有中文的讲解器,所以可以根据发的地图上面的序号来选择收听,还是非常方便的。不至于在里面迷路,也能把老皇宫每个关键的景点都弄明白自己所看的是什么,有什么历史和相关事件等等。
现在就请您跟着我的相机镜头去游览一番吧。
有关老皇宫的介绍请看百度资料:
托普卡帕故宫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25 位苏丹寝住过的宫殿,1478 年建成,作为皇宫达 400 年之久,是奥斯曼时期宫殿建筑的杰出典范。
在伊斯坦布尔的轻轨上,人不太多。每两三分钟就会来一趟,等的时间很短。可以到达各个著名的景点和街道。我们在伊斯坦布尔每天都坐,方便极了。
在长椅上休息的人们,我们9点前到的老皇宫,旅游团还没有来,所以游人还不算多。在老皇宫里也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示活动,墙上挂的是各种活动的大海报。
苏丹会经由帝王之门进入皇宫,故帝王之门又称作苏丹之门,位于皇宫的南面。帝王之门于1478年落成,在十九世纪又以大理石覆盖其表面。这巨大的石门突出了它的防御角色。中间的拱门是高大呈圆顶的通道,顶部刻有金箔的奥斯曼文字,包含苏丹的图拉及古兰经的经文。经鉴定后发现图拉是属于穆罕默德二世及阿布杜勒阿齐兹,这两位苏丹曾对帝王之门进行修建。廊下的两侧是守卫的房间,帝王之门会在早祷时开启,直到完成晚祷后关闭。帝王之门上的其中一个刻文写有:“ 拜上帝的恩赐及认可,这吉祥的城堡得以耸立,它的牢固能带来和平安宁……愿主保佑帝国永恒,让他的子民能成为天上最明亮的星光。”
老皇宫的微缩景观
这座宫殿占地 70 万平方米,四周有 5 公里长的宫墙环绕。整个宫殿有 7座大门,4 座朝陆地,3
座朝海洋。其中主要的一座大门面对圣索菲亚教堂。全宫分 3 个内苑,四旁环绕着成组的宫室,其中有名的建筑有:1472
年建筑的彩石砖阁、谒见厅、保留着先知穆罕默德圣物的圣堂,为纪念 1638 年攻下巴格达而建的精致的巴格达亭等。
正义塔(The Justice Tower)是第二庭院的标志性建筑,象征苏丹反对不正义行为的决心,让远处每一个看到正义之塔的人都感受到苏丹的存在。在奥斯曼土耳其时期,苏丹喜欢呆在正义塔的地下室里,偷听帝国议会里的大臣们商议国事。当苏丹敲击窗框,或拉起红帷时,会议便暂停,苏丹便可传召维奇尔们逐一进入觐见大殿听取意见。
正义塔(The Justice Tower)
幸福之门(Gate of Felicity),又叫白人宦官之门(Gate of the White
Eunuchs)。这道门通向第三庭院(Third
Court),进入这里,才算真正走入了苏丹的宫廷。这道门也见证了奥斯曼土耳其历史上的无数风风雨雨。
幸福之门(Gate of
Felicity)从吉兆之门进入皇宫的第三庭院(内宫),这道门是内宫和外宫的界限。第三庭院主要是皇宫的私人及住宅区。吉兆之门的圆顶由大理石柱子支撑著,标志着苏丹在宫内。任何人在没有苏丹的准许下不得擅进,即使是大维奇尔也只可在特别日子及特殊情况下才可得到授权进入。下图就是幸福之门,也叫吉兆之门。
幸福之门可能是十五世纪穆罕默德二世统治时期建造,在1774年穆斯塔法三世及马哈茂德二世统治时修建成洛可可风格,后来又在入口及苏丹字押的上方写上古兰经经文。天花被部分上色,天花中央悬挂著金球。
墙身则以巴洛克建筑风格为主,并画上风景缩画
吉兆之门
幸福之门背后就是觐见大厅(Audience
Chamber),与第二庭院的帝国议会对比,这里被称为“内议事厅”。苏丹在这里坐黄金和珠宝制成的宝座上接见重要的大臣和外国使节。如果官员的表现令苏丹不满意,就可能在这里被苏丹下令勒死,那为什么前面进入的门还叫幸福之门呢?
觐见大殿,又称为觐见大厅或请愿大殿,位于吉兆之门后方,遮挡着第三庭院。这方形的建筑物具土耳其特色,由二十二支圆柱组成的柱廊环绕在外,支撑著有悬檐的大屋顶。内里有一圆顶状的房间,还有两个相接、较细小的房间。为了对比在第二庭院的帝国议会,谨见大殿则称为“内议事厅”。
觐见大殿历史悠久,建于十五世纪,在苏莱曼统治时加以装潢。苏丹会在这里坐上有篷的王位上接见维奇尔、官员及外使,听取意见。据当代的使节柯尔尼留·杜普里斯乌斯·德善普在1533年记录:
“苏丹坐在稍高的王位上,身穿金袍,镶有大量宝石。这里到处都是价值连城的坐垫,大殿的墙壁上全都是马赛克式的工艺作品,蔚蓝与金光争艳斗丽。殿内的壁炉是银色的,并漆上黄金。
苏莱曼一世在近门处加建了一个小水泉,不但用于清洗,其水声能阻止其他人听到秘密会议的谈话。波斯的诗词提到苏丹是“宽大、正义及仁善的泉源”,故水泉又可象征苏丹。
觐见大殿,又称为觐见大厅或请愿大殿,位于吉兆之门后方,遮挡着第三庭院。这方形的建筑物具土耳其特色,由二十二支圆柱组成的柱廊环绕在外,支撑著有悬檐的大屋顶。内里有一圆顶状的房间,还有两个相接、较细小的房间。为了对比在第二庭院的帝国议会,谨见大殿则称为“内议事厅”。
旁边圆顶的那一片是展览馆,里面不允许拍照和录像。我们去参观了土耳其国宝馆、历代苏丹服饰馆、古代刺绣馆、古代武器馆。里面的宝贝可真是不少,足见奥斯曼帝国曾经的辉煌。
皇宫里经常可以看到这种花,像个花球,非常华丽。
在老皇宫内许多地方都可以清楚观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因为皇宫地处山岗,为近海的最高点。
托普卡帕故宫是在土耳其古都伊斯坦布尔的欧洲部分、黄金角海湾南岸一个叫“皇宫鼻”的山顶上。“皇宫鼻”像一小半岛伸入海中,右前方为广阔的马尔马拉海,左前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入口处,景色绮丽。
各个珍宝馆的入口。
帝国宝库是收藏工艺品、珠宝、传家之宝及钱财的地方,所有宝物都属于奥斯曼帝国。自从托普卡帕宫成为博物馆后,这里便用作展示这些宝物。藏在帝国宝库的宝物大抵都是礼品、战利品及皇宫工匠的作品。司库长负责掌管帝国宝库。在苏丹的登基仪式上,苏丹也会按传统来到帝国宝库。进入之后不允许拍照。
帝国宝库的“镇宫之宝”——制勺者钻石,照片来自网络。
这颗梨重达86克拉的梨形钻被放置在银器上,以两列四十九颗钻石围绕其中。传说这颗钻石被认为是一颗不值钱的水晶,被一位制勺人以三根勺子的代价从市场买回的,所以叫做制勺者钻石。1648年,苏丹穆罕默德四世戴着这颗世界第五大钻石参加了登基仪式,它从此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宝物之一。
皇宫内许多地方都可以清楚观览博斯普鲁斯海峡,地处山岗,为近海的最高点。
第三庭院的东北部分被人们称为第四庭院(The Fourth
Court)或郁金香花园。现在园子里只看到一些玫瑰,据说如果在春天,满园的郁金香开放才漂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