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友情的温暖

(2014-06-09 06:10:23)
标签:

友情的温暖

教研室

郝老师

良师益友

文化

分类: 如水心情

友情的温暖

和郝老师相识竟然已经有20年了。20年前我刚工作不久,又才换了工作,来到海淀区的小学教研室,主任和其他同事都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在教研室如果没有点本事让区里100多所学校的领导老师信服,那可就待不下去。来之前我没有当过小学老师,只是去小学实习见习过几次,教过为数不多的语文、数学课。主任说现在思想品德的教研员缺人,你先负责这个学科吧。我当然不知道思想品德课是怎么回事了,但是既然主任安排了,我只得接受。我去北京市教研室参加了几次活动,准备了第一次的教材分析。教研室的同事跟我推荐了郝老师,说以后你可以多跟郝老师联系,让她帮帮你。我硬着头皮准备了教材分析的讲稿,面对来自各个学校的一大教室的老师们,忐忑不安地讲了第一次教材介绍。介绍结束后,我见到了郝老师,当时她大概接近50岁。个子不高,挺瘦的,穿着打扮很得体,一看就是位经验特别丰富的老教师。彼此寒暄两句,我自然是少不了谦虚地向她询问了不少教研方面的事情,并请她多指导我。她很友好地和我交谈着,说以后一起活动再细说。

后来我们就经常在教研活动中见面,郝老师把自己的经验体会毫无保留地告诉我。遇到重要的评比活动,她就帮我在他们中心选骨干教师,陪着我去听课选拔。区里的评优课她是我必请的专家,她可以说是手把手教我,如何与各个学校的领导相处,跟骨干教师交流,如何做教材分析等等。我当时初到海淀区,初到教研室,完全是一头雾水,教研室里就我一个20多岁的年轻教研员,其他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专家,老老师们对我大多是心存戒心,冷眼旁观或者不屑一顾,或者自命不凡,我感觉很陌生、很无助,加上从未在小学教学的实践,常常被几个好事者拿出来说事,让我愈发觉得不安。但是和郝老师在一起则完全不同,她对我无话不谈,无微不至,倾囊相授,让我感觉很温暖很体贴。为什么都是老教师,人与人的差距就这么大呢?在她的帮助下,我知道了怎么开展教育活动,怎么指导年轻老师,怎么在下校视导中评课,怎么参加市里的各种比赛或者做课活动,就这样我和郝老师渐渐熟识,逐渐在工作中成为了好朋友。

后来我转为语文教研员,郝老师其实也负责中心的语文教学,所以我们仍然有很多工作中的交往。八年后,我因为一些原因毅然决定辞职,下海去一家台湾的公司做编辑主任。我把这个消息告诉郝老师,她为我的选择祝福。我去公司后,虽然和郝老师见面少了,但经常保持电话联系,有时候也会找机会聚聚。再后来郝老师退休了,我偶尔会打电话去问候,发现她的退休生活特别丰富,舞蹈、合唱、去各国各地旅行、还有社区中的各种活动,她忙得不亦乐乎,很开心的样子,让我好生羡慕。我和郝老师的女儿也成为了朋友,近年来我经常在微信里和郝老师的女儿交流,通过她了解郝老师的近况。

几天前又见到郝老师,她的女儿请我们在南京大牌档一起吃饭,再次见到郝老师觉得她一点都没有变。我给他们带去我特别为他们烤制的曲奇饼干。放在粉粉的盒子里,显得还算精致美丽。郝老师也送我一份礼物,是她亲手做的一个蓝色的手包,工艺别提多棒了。不论是颜色、款式还是做工都堪称完美,我太喜欢了。和郝老师多年不见,自然是有聊不完的话题。看到她和叔叔身体都很健康,也很乐观,我也很高兴。郝老师其实和我母亲的年龄差不多,虽然我和她差不少岁,但是我觉得我们之间没有代沟,有许多可以交流的共同话题,这么多年的交往,让我觉得她真的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友情的温暖

友情的温暖

友情的温暖

友情的温暖

友情的温暖
这是郝老师自己的包,也是自己做的,漂亮吧?

友情的温暖

相约中关村

友情的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