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冰往事

标签:
什刹海滑冰往事文化北外冰场 |
分类: 如水心情 |
看到滑冰的人们就想起我滑冰的那些往事。我初学滑冰是小学五年级,当年北外在一个小操场用大皮水管子泼的冰场,我们带着父母的工作证就可以租到冰鞋,最早租的冰鞋都是黑色鞋银色刀,鞋面上用红色颜料写上鞋的号码,一是为了工作人员租借时方便,二是防止有人顺手牵羊带回家。那时一双花刀冰鞋要80元,是很昂贵的,大约父母一个月工资加起来的总额。当年看到我们同年级同学穿带着一双自己的冰鞋来冰场羡慕得不得了,关键还是一双白色高腰的花刀冰鞋!她爸爸是大学体育老师,教她滑过,她本身也因遗传的缘故所以滑的特棒,动作娴熟,舞姿优雅,衣袂翩然,满场飞旋,像个骄傲的小公主,她昂着头上半身向前微微探着,两腿一曲一伸交替变换,漂亮的白色高帮冰鞋在我们眼前一圈又一圈滑过,仿佛灰姑娘的水晶鞋,充满了无限魅力和诱惑,让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看呆了,心里那叫一个羡慕嫉妒啊。
当我美丽骄傲的同学在冰上驰骋的时候,我只会扶着冰场最外面的围栏--铁丝网一步一步学走。冰鞋一穿上,人变高了,窄窄的花刀让人找不到平衡点,必须全身都绷紧神经,特别是两腿更是谨慎的迈步,两臂为了保持平衡也举起来,一会高一会低,如同初次学步的baby,蹒跚前行。摔跤是少不了的,冰很硬,摔倒后屁股生疼。幸好那时岁数小,所以不觉得怎样,爬起来继续练习,这样歪歪扭扭走了几天后,终于找到感觉可以不用扶着,慢慢滑两步。上高中时,还让好友北竹也来我家,我们一起在院里的冰场去滑冰,那时我已经会在冰面上滑行了,虽然速度不敢太快,也不会什么花样,但很喜欢去滑冰。大学的体育选修课有滑冰的科目,对于不爱上体育课的我来说,滑冰课实在让我喜欢。我基本上不用学就轻松过关。除了课上滑,课余时间我也和同学约着去滑过几次。那时大学冰场上有个白发苍苍的体育老师,特喜欢表演小燕飞,就是两臂伸平,一条腿翘起,与着地的那条腿成九十年度角。他很喜欢给女生辅导,时不时地展示一下他的本事。
很多年不滑冰了,今天在什刹海冰场看到滑冰的人们,就想到曾经滑冰的若干往事,好像最后一次滑冰是和我先生一起,也是在北外的冰场里,我们手拉手一起前行,因为有人相伴,感觉心里特踏实,滑的就特别放松。后来我当了妈妈后,就没有再滑过冰。
在前海冰场外面拍摄的时候,一直希望有高手出现,但等待很久都没有发现,来滑冰的大多是初学或者滑的比较常规化的,没有展示高难度和复杂花样的。当我准备离开时,忽然看到一个姿态矫健的身影在人群中出现,他的一只手臂平伸,一只手臂上举着,脚下步履娴熟稳健,但只出现了一下就不见了,等了一会又看到一次,但是因为离我太远,总有其他人在前面挡着,不好拍。我准备放弃,就往前走,在入口处南侧看到刚才那人的背影,他正坐在长凳上休息,一身黑色的衣服,黑色的冰鞋,头顶的黑发上端染成金黄色,从他的背影我感觉他就是我刚才看到的高手,我就耐心等着他再次起身,果然不错所料,他站起来,就在冰场东南侧这里转圈练习,先滑几圈,然后再原地三百六十度旋转n圈,再蹲下身子继续旋转,动作很高难的样子,他练了几次都不是太成功。但是已经算是高手了。可惜冰场有铁丝网和大铁柱子围着,让我不方便拍。
前几年去首都体育馆看过一次国际花样滑冰冠军决赛,都是世界顶级的明星参赛,各国都有,看着真过瘾,可惜那次去没有带相机,后来又有一次机会,也是在首体看申雪、赵宏博的表演,那次没有敢带单反去,结果看到旁边人家拿着大长焦拍的过瘾,心里那个后悔。
发现高手
可惜是背影,也没有带长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