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雨花朦”想到的

标签:
雨花朦方音台州话普通话365 |
分类: 如水心情 |
2013-05-28
昨天早上天阴沉沉的,浇花时听到淅淅沥沥的雨声。儿子去上学后,我洗完了衣服,打算去上班,就随口问站在窗边的先生:还下雨吗?他答了一句:雨花朦。我问:好奇怪的词?你发明的?他说:是家乡话里有这个说法。我让他用方音来说一下,他忽然就想不起该如何说这个词。我狂笑了起来:竟然忘记乡音?我刚才还想呢,你怎么会想出这样诗意的词来。
说起先生的家乡话,我想到前两日看到博友艾米发的一条微信:
有人问台州话“螃蟹”怎么说? 我说:“哈?” 她重复:螃蟹怎么说?我说:“哈?” 她无奈:那“鱼”怎么说? 我:“嗯?” 她:那“鸭”怎么说? 我:“哎!” 她重复:鸭怎么说?我说:“哎!”。她很同情地看看我:多好一个孩子,可惜是聋哑。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笑话里普通话说的
“螃蟹”,用台州话发音就是“哈”(四声来念);“鱼”在台州话发音是“嗯”(音同eng二声);
当年我第一次跟随先生回浙江台州的时候,听到那里人说话,怪腔怪调的,和普通话的发音相去甚远,简直如同外语,完全听不懂。幸好公公婆婆都会说普通话,所以交流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在家里他们三人有时也难免用家乡话快活地谈天,那一刻我就如同与世隔绝一般,像一个人去了国外,语言不通,倍觉尴尬。到其他亲戚们家就更难受了,他们好多人不好意思在我这个北京人面前说普通话,更是用家乡话叽里呱啦说一通,我特茫然。倒是上学的孩子们和我相处比较容易,因为他们都会说普通话,让我觉得好亲切啊。
后来时间长了,我像学英文单词一样,学了好几个有趣的词,因为在台州常常吃的鱼虾蟹,所以先把这几个词学会了,然后对一些发音有意思的词,我先学会了,比如我和先生的侄子玩扑克,他当时三岁,他跟说咱们"打帕斯"吧?我疑惑地看着他,他因为那时候已上幼儿园,就用南方音的普通话告诉我说,打帕斯就是打扑克。出牌时,他说了一个小泥丢,我一看是一个“2”,觉得这个发音特好玩,就模仿着学了一下,后来问先生为什么是这个发音,他说是小二头的意思,说明2是一张小牌。还有一个词也很有意思,比如“不知道”,台州话说:弗晓得。保留了古汉语的表达方式。小侄子就是用普通话说“不知道”的时候,也会说“不晓得”。很有意思。公公单位的同事,也是他们的老邻居喜欢和我聊天,他在北京读过大学,所以会说普通话,他跟我说:北京人说的喜欢说话带儿化,他指着花盆故意把花盆儿的儿化音说的很夸张,让我直想笑,心里说哪有那么夸张。。
结婚后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了几年之后,我不知不觉地就知道了很多台州话的意思,现在他们用方言聊天,我再也不用发憷了,基本能听懂80%。婆婆打趣说,现在我们要用家乡话来说秘密是不可能了,因为你都能听懂了。可见学习一种新的方音,语言环境是多么重要,我并没有刻意去背去练,但长期熏陶,不知不觉就听会了,当然要是说台州话还是不太流利,蹦单词的话还凑合,但发音也不是太标准。难怪那些出国的人,久居异国说外语都那么流利,就是老听老说,经常实践,慢慢就熟悉,并逐渐会运用自如了。
我记得上中学的时候,表妹的奶奶从江苏来,她说的话我就完全无法听懂,有一次聊天,她跟我说她儿子带她去北海玩了。我愣给猜成他们是去了颐和园,后来问大姨才发现我听的那些话都给误解了,表妹奶奶还说了好多事,我完全没有理解清楚,方言不同确实很难交流啊!现在全国都推广普通话,其中一个重要意义就是可以让各个省市、各种方言区的人们都使用统一标准的语言,这样便于沟通和交流。中国的方言太多了,即使都在一个省份,不同区域的方音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如果不同省份的人凑在一起都用各自的方音来交流,真是很难沟通。
昨天晚上刚好有普通话的测试任务,现在上网测试方便多了。结果一测试发现赶上了一批考生全部是新疆的老师,从他们谈话的内容中,我了解到他们都是在北京来学习的,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但是他们说普通话实在不敢恭维,就像老外学中文后的发音,我听了四十多个全是类似的语音面貌,简直快崩溃。

2013-05-28
发微信说起雨花朦,明月姐姐还由此写了几句诗:
明月姐姐的词:雨花朦,朦胧胧,漫天花伞伴京城,唯有步行闲暇处,品味春夏此交融!

2013-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