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里来养蝈蝈

标签:
冬季养蝈蝈老北京 |
分类: 如水心情 |
冬天养只蝈蝈放在葫芦中,揣到怀里,听蝈蝈的鸣唱,那是老北京人喜欢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是从清代开始的,到现在也有一百的历史了。
我当教研员那会儿,办公室里有个徐老师,50多岁,是负责自然学科的教研员,就喜欢在冬天养蝈蝈。记得当时他从厚厚的毛衣口袋里掏出一个怪精致的葫芦来,告诉我们说这里面养了只蝈蝈,我们都觉得特新奇。徐老师得意地说:下雪天,一边赏着雪,一边听着蝈蝈欢快的叫声,那多享受啊!我因为第一次听说,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感受,只是觉得老北京人真会玩啊,冬天养蝈蝈,为了听个叫声。徐老师还说:这蝈蝈从冬天养可以一直养到第二年的五一。
上个月,弟弟从花鸟鱼虫市场买回来一只蝈蝈,装在一个葫芦里。他以为我没有见过这个稀罕物,就拿出葫芦来炫耀。我忽然想起十多年前徐老师曾经养过的蝈蝈。弟弟说现在北京很流行养蝈蝈。他把蝈蝈葫芦放在桌子上,室内有空调,很温暖,到了下午,蝈蝈就开始鸣叫起来,确实让人有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久在钢筋水泥堆建的楼房中,能聆听到虫鸣还真挺不容易的。
元旦前一天,我们去歌厅唱歌,也带着蝈蝈葫芦前往,把这葫芦放在茶几上,起初它很沉默,但是过了一会,我们发现,每到一首歌曲结束的时候,就可以听到蝈蝈的鸣叫声,它可不管自己的歌声是否动听,是否有人欣赏,一旦歌者停止了歌声,它就放开喉咙,像个歌唱家般不甘寂寞地鸣唱起来,“唧唧唧唧----”很是嘹亮啊!
今天中午,弟弟说蝈蝈叫得这么欢,是不是饿了?该喂食了。于是买了根胡萝卜,切了一小块,打开蝈蝈笼的盖子,拿出金色的盘丝状的铜制线圈,把胡萝卜丁放在葫芦口上,蝈蝈就慢慢地从里面爬了出来,它的细长的触角不停地晃动,是在探索前面有没有危险吗?它爬到葫芦口的边缘时,忽然静止不动了,似乎听到我们的说话声,很警惕地凝立着,过了一会,才小心翼翼地用两只前足抱住胡萝卜丁,它并没有急于去吃眼前的美食,而是慢慢往葫芦里面退,我还没有来得及用手机拍摄,它就缩回了葫芦里。
这可怎么办?我们就想看它吃食时有趣的模样,它却躲起来,想独自享受美食,这可不行。弟弟把葫芦尾部抬高,让葫芦倾斜着,试图让蝈蝈爬出来,但是蝈蝈用他的后腿使劲扒着葫芦壁,任凭我们千呼万唤就是不出来。眼见着它就要开始啃胡萝卜了,我们这个着急啊。弟弟拿起一枝签字笔,把蝈蝈手中的胡萝卜扒拉出来。蝈蝈失去了美食,自然不能善罢甘休,不一会它就爬出来踅摸了。我们待它出来后,想把它栖身的葫芦拿走,省得它再次带着胡萝卜躲进去。它竟用后足使劲扒着葫芦口,一点不肯放松。弟弟因为怕太用力,会伤到蝈蝈的大腿,所以悠着劲,小心地把葫芦从它紧扣着的足部挪出来。
蝈蝈找不到葫芦,急得抱着胡萝卜到处爬,最终它放弃了寻找,开始享用胡萝卜了。只见它用嘴边的两个弯着的大牙把胡萝卜边缘切碎,再吃进去。小小的胡萝卜丁对于蝈蝈来说还真是不小呢,它的牙齿不停地动着,也没有吃下去多少,但是它吃得很专注,胡萝卜丁的边缘可以看出它啃食之后留下了不规则的边缘来。
蝈蝈吃饱后,弟弟把葫芦给它拿过来,可是这次蝈蝈并不急于爬回去,而是在葫芦外面爬着玩,是饭后散步吗?从上到下爬了半天,它就是不往葫芦口里钻。弟弟把葫芦扣在蝈蝈身上,但是一掀开葫芦,蝈蝈又爬出来了。太有意思了,想让它出来的时候,它非不出来,而想让它回家的时候,它偏不回去。这小家伙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当然最终它还是爬回了家,弟弟把盖子盖好。过了一会,蝈蝈又开始鸣叫起来。
【手机拍的照片实在是很朦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