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说普通话测试那些事

(2011-12-28 09:19:38)
标签:

普通话

测试

语委

往事

教育

分类: 如水心情

说说普通话测试那些事

据说北京市面对测试员的普通话测试截止到今年年底就要结束了,从明年开始测试者就要进入机房,直接面对电脑进行考试。回想14年普通话测试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皆有,除了利用周末挣了些辛苦钱之外,还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也学到了诸多专业知识,总的来说收获还是颇多的。

说起普通话测试得从1997年的夏天开始,那天我们教研室的老主任告诉我说:咱们学校推荐你和另一个中学的语文教研员去北京教育学院参加普通话测试员的培训,为期一周。你在教研室里最年轻,又是北京人应该没有问题,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未来呢,去测试也是很不错的事。准备一下去报到吧。那语气让我感觉到这项任务是很光荣的,是领导看得起我,特意安排我去学习的。就这样我和普通话测试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去参加培训,拿到发下来的厚厚的一大本普通话测试大纲,再听老师的逐项讲解,我才发现原来普通话说正确了真是不简单。很多过去认为正确的读音其实是错误的。有些是习惯性的错误,有些是上学时老师就那样教的,现在按照大纲规定是不准确的。随便说个简单的词,比如,“质量”,“质”是去声,很多人都读成上声。还有轻声、儿化不是随便就读的。诸多约束让我这个北京人,一个语文教研员,不敢随便开口说话了。

经过一周的密集的培训,又经过认真的练习准备,我们就去参加了正式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进入测试的教室,只见两个测试员坐在桌子后面,其中一个按下录音机,让我报出姓名,然后读100个字,50个词,朗读作品,围绕主题说话三分钟,别说这考试搞得很严肃,还真挺紧张的。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给别人测试的方法,模拟测试过几次,还自己出了份普通话测试的试题,那试题出起来有点费劲,单音节字和双音节词需要覆盖所有的声韵母。

顺利通过了各项考试之后,我拿到了北京市普通话测试员的资格证书。此后的每一年我都少不了去当普通话测试员。开始是给区里的所有中小学教师测试,后来又给幼儿园、大专大学、职业学校等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测试。再后来给社会上希望报考教师资格的人、还有一些公务员测试。这一测就是10多年。

我获得国家级测试员资格是在98年5月,教研室主任特别在区教委推荐我去劳动关系学院参加了国家语委举办的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培训。这次接受培训的都是来自各个省市的测试员,大部分是骨干教师或者教研员。虽然还是一周的培训,但是培训的师资更专业,要求更严格了,感觉比区语委的培训要复杂多了。最后依然是接受了一次普通话水平的测试,还有就是要通过国家级测试员的资格考试。过去在区里测试的对象绝大多数都是北京的老师,普通话说得相对比较标准,测试起来比较容易,错误少,好算分数。但是国家级测试员则要对不同省份的人进行测试,我们北京的测试员过去很少接触外地有方音的考生,所以测试起来发现他们的错误和缺陷特多,扣分扣了一堆,画叉子画到手软,然后再加减分,评测起来真是累人啊。想想他们外省的测试员平时的测试一定很辛苦,数学得超好,不然算不过来。

有了国家级测试员的资格后,我经常被主任推荐去市里参加各种活动,因为当时区里就屈指可数的两三个国家级的测试员,所以我倍受重视。当复审的专家;在区里给教师培训普通话;到内蒙的一个什么区给那里的老师做普通话的专题讲座,后来还被语委聘请,去给一些学校、单位当普通话规范校的评审专家。

当然做的最多的工作还是普通话测试,在测试中其实会遇到很多有意思的被测者,因为他们的年龄、职业、性格、阅历不同,所以他们在测试中的表现也各异。比如语速特快的被测者,他们总是会在朗读作品时,因为读得过快而出现错误,重复回读很多次,还有就是在命题说话部分因为语速过快,似乎已经说了许多话,但却很难说够三分钟,时间未到就没词了。比较有趣的是不认识的字乱读的人,像把“抓阄儿”读成“抓-龟-儿”的,有时候听到这样的读法,想忍住不乐都难。有的被测试者,怕自己有口音被听出错误来,就把字词读得飞快,让我们画错误记号都忙不过来,那时候我们就得耳聪目明,眼急手快,不放过一条漏网之鱼。很多被测者,一般是女孩们,进入考场后特别紧张,读完第一二题后,会赶忙长舒一口气,才算放松一点。我们也确实感觉她快喘不过气来,挺替她揪心的。

最怕给香港地区的老师测试,因为他们平时说粤语,所以学普通话比较吃力,问题也特别多。虽然他们很努力地准备,但是因为平时语言环境造成了他们方音很重。相比之下,台湾的考生普通话水平就高很多,因为他们是说国语,所以学普通话也相对容易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80、90后的外省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也大有提升,不像过去很多大学生说自己来自某某地区,上大学前都用家乡话,从来不说普通话,方音特重。我想这应该与这些年来国家一直大力推广普通话有关系。

测试中也会遭遇尴尬的场面,比如有的考生因为在说话3分钟时,谈到一个容易令她分外感动或伤心的话题,就泣不成声,无法继续,有时候甚至是劝都劝不住那种。还有的人说话没有到时间,就忘词了,怎么启发引导他继续,他都死活不想说那种,特别固执,我们只能给他扣分了。

有一些各地的电台或者电视台的主持人,或者是学播音专业的大学生来测试,他们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所以吐字发音都相对规范,据说他们必须有一甲的证书,才可以持证上岗,所以他们经常不辞辛苦地从外省来北京各个测试点参加测试,有的甚至是跑过来很多次,希望可以获得97分的成绩。但是因为一甲的复审相当严格,所以我们在测试的时候也是万分小心,听得非常认真仔细,一般在测试结束的时候,还得为他们指出问题所在。

今年11月我在首都师范大学接受了北京市普通话测试中心的培训,学习如何在网上测评普通话的方法,因为北京也已经在一些测试点建了机房,有些学生开始在机房测试普通话了。最近我通过短信还收到了两次测评的任务,于是就登陆到网上的普通话测试系统中,去给考生的第四项三分钟的说话内容进行评分。感觉网上测试更方便一些,不需要起大早赶去测试点,也不用一坐就是一天,连喝水,上洗手间都得小跑着去。能节省不少时间、精力。测试的软件系统使用起来也很容易,只须写上扣多少分,系统会自动算出此题的得分。如果遇到没有听清楚的地方,还可以反复听多遍,如果测试累了可以休息之后再开始,完全由测试员自己掌控。只是不知道前面三项测试,用电脑来测评语音的准确度和科学性是否比较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