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之旅:古老的贺兰山岩画

标签:
贺兰山岩画银川之旅宁夏旅游 |
分类: 旅行散记 |
早就听说贺兰山岩画非常著名,被誉为“人类早期艺术的化石”、“游牧民族用艺术形象描绘的史诗”。而我们前往的贺兰山口则是岩画汇集最多的一处景区。开车走了很久才算到达目的地,期间走了一条很难走的路,超了许多运煤的大车,那条路因此而乌烟瘴气的。不过到了贺兰山脚下,空气顿时好了许多,心情也豁然开朗。
我们首先去参观了银川世界岩画馆,里面介绍了世界岩画和贺兰山岩画的发展史和相关知识,有馆内的讲解员给大家讲解。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
,海拔 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
两三分钟后,电瓶车就到了岩画入口处。我们需要步行进入山谷观看崖壁上的岩画。
贺兰山岩画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所刻,当然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作品。距今估计有万年了。因此,岩画风格粗犷浑厚,追求自然,写实性较强。
我们看第一幅岩画的时候,还挺费劲,因为画是凿刻在石壁上,岩画本身又没有什么色彩,如果不仔细寻找还真不容易发现。我们根据指示牌上的文字提示,仰视才能够发现岩画的位置,还好有粉色的小圆点做提示,这个好像画的是只乌龟。
岩画是以敲凿法和磨刻法为主。因为是游牧民族的作品,所以画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少刻画的是动物。诸如: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
岩画也多以人首像为主要内容,据说可占岩画总数的一半以上。
这些画面想表达什么?据查,游猎的先民在游牧、围猎之余,通过岩画的创作,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喜怒哀乐一一凿刻于山石之上,以期抒发情感、愉悦身心、消除疲劳、恢复体力。
如果不仔细看,或者没有提示牌,很多岩画还真难发现。岩画开创了人类艺术的先河,是一部古代游牧民族的百科全书,向后人展示着先民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自身的认识,并把他们敬仰的神灵、崇拜的图腾、朦胧的遐想、放牧狩猎的经验以至于七情六欲等都如实的记录了下来。
岩画群,这里刻画的岩画比较多,很大一片全是。
贺兰山看着都是石头,山势险峻。那些绿色的植物长在岩石之上,生命力很旺盛啊。
“古猿观天”景观。白色文字左边可以看到猴头。
岩羊从山上下来饮水。据工作人员说,今年干旱,他们把和着盐的玉米粒撒在溪水中,岩羊会下山来吃。
岩羊爬山的本事很高,它们喝了水之后,很快就上了山,动作非常轻快。
贺兰山口,南北两侧山峰凸凹相吻,据传说,有个巨人开山取水,以滋养万物,后来感动了天地,就把贺兰山豁了个口,称为“豁了口”,后来人们依照谐音称这里为“贺兰口”。
岩石上留下巨人的大脚印。
竖行的五个西夏文字是“能昌盛正法”
此处石壁高大完整,所以是西夏先民刻画最好的场所,石壁上岩画密集,,以人面头像居多,最显著的特点是雕刻了西夏文字,为岩画做了说明。
告别这些远古留存下来的神秘符号,一路出了山谷,还回味着那些岩画,虽然它们很质朴原始,但却让我们体验到先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那也将是今人与远古对话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吧,了解古老的文明,传承古老的文化,这些耐人寻味的岩画其实留给我们许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