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半日游之六:百草园

标签:
绍兴半日游之六百草园鲁迅故居旅游 |
分类: 旅行散记 |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快乐的、阳光的、难忘的,留存在记忆深处,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应该也是他童年最美好的牵挂。初中时学的那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曾给我留下快乐的憧憬。“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些可爱的小虫子们是和无忧无虑的童年密不可分的。我小时候很怕小虫子的,但记得那些淘气的男生们都很喜欢小虫子,他们把虫子捉来拿在手中,逗弄着、折磨着,还用它们来吓唬女孩子,发出怪笑来。
当我穿过鲁迅故居的各个房间,走进百草园时,首先看到的就是高大的皂荚树,茂密的枝叶形成了庇荫,夏日暴晒下,这里一定是孩子们嬉戏乘凉最好的所在。百草园的菜地不大,种了一些青菜,这里其实就是很普通的菜园子,却因着鲁迅先生的生花妙笔,而让许多读者对此产生出很多美好的联想来。吃何首乌可以成仙;覆盆子的酸甜;赤练蛇的恐怖;冬日捕鸟的乐趣。童年往事,点点滴滴,人们总会对百草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然而在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百草园因此也卖给了朱家。
鲁迅的卧室。1909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
鲁迅家的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1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鲁迅的奶奶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
祭祀活动。
出了百草园看到一个很大的卖纪念品的商店,想给儿子买把绢扇留做纪念,刚好有位老先生在题字,桌子前牌子上写着:用姓名题诗。于是买了把扇子请他把儿子名字--“朱瑞文”嵌入诗句中。他倒是不加思索,提笔就写了两句:“朱笔点彩中三元,瑞雪兆丰书妙文。”寓意挺不错的,就不必计较对仗是否工整了。
晚饭是在仓桥直街的古越龙山酒楼吃的,我和先生点了几个当地有名的菜,花椒鸭、茴香豆、梅菜烧肉、丝瓜尖、豆皮炒芋头,味道都还不错,还喝了杯醇香的花雕酒。饭余又在仓桥直街逛了逛,就沿着解放路步行回到我们住宿的酒店,玩了一天感觉好累啊。明天按照计划是前往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