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板桥体说创新

标签:
由板桥体说创新文化 |
分类: 教育随想 |
早上送儿子上学途中,想起上海今年高考的作文题--根据板桥体书法自命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就问文文知道郑板桥吗?知道他的书法吗?文文马上说:“他的书法叫乱石铺路。”“哎呀,你还真知道啊!他的书法确实很独特,写出的字看似乱,其实是错落有致。你知道板桥书法叫什么体?”我又问。“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文文背出学过的郑板桥的诗。“如果让你根据这题目写篇作文,你想怎么写啊?”文文不做声了。一提作文,他就不太乐意。于是我给他讲了板桥书法是如何独创出来的传说。
据说郑板桥当年酷爱书法,勤于练习,能模仿各种书法的字体书写,几欲乱真,但却不怎么被人欣赏。郑板桥心里很着急,有一天晚上,他和妻子在院子里面纳凉,他用手在自己腿上练字,写着写着,就写到妻子身上去了。妻子嗔怪地说:你有你的体,我有我的体,你不写你自己的体,怎么写到别人的身上了?夜里板桥躺在床上辗转思考,每个人有各种的身体,写书法也是各有各的字体。我为什么老描摹人家的字体,不写出属于自己的体呢?从此他发愤研习,博取各家之长,把隶、楷、行、草的特点融合起来,把作画的方法也用于书法,终于独创出属于自己风格的“六分半书”,成为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杭州金冬心曾评论板桥的字说: “板桥风流儒雅,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
我觉得郑板桥是因为能博取众家之长,在丰富的积累之后,再反复琢磨,精心思考,才可能有所创新的。倘若没有之前的刻苦练习,没有把各种字体写得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也不会独创出自己的风格来。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厚积而薄发!你不是经常抱怨现在学的物理、数学似乎很多生活中运用不到吗?其实各个学科的学习都是打基础的,帮助你形成学习的能力,培养思维的方式,这些都可能会在未来的工作中对你有帮助,很多知识可能以后生活中用不到,也可能会淡忘了,但并非没有用,它们或许在某天带给你创新的灵感。
当然创新其实也是很不容易的,那也是智慧的结晶,有时候灵感就是是智慧的火花闪现的一瞬间。
我说了许多,看文文没有反应,扭头发现他看着窗外,目光有些茫然,似乎没有仔细听我讲的话,唉,儿子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