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与微笑

标签:
歌声与微笑合唱团的回忆校园 |
分类: 教育随想 |
从小学开始就参加合唱团,这样一直唱了11年。大合唱、小合唱都参加过,也曾经领唱过一些歌曲。我其实是个很胆小的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在人前唱歌,我有一些表现欲,虽然也会紧张,但是还是敢于站在人前去演唱。也许是因为我的乐感还不错,嗓音还可以,但并不是唱得特别出色的人,所以只能参加合唱,如果是分低声部的话,我比较善于唱二声部,因为我比较不会跑调,能坚持自己那个声部的调。
我从上学开始个子一直都比较高,排队的话,我通常是在第一或者第二个。合唱表演时,我会站在第一排正中间,比较显眼的位置,所以我感觉自己蛮重要的,表情啊,演唱啊,都会很努力地去表现。
上初中的两年,我因为参加十人的小合唱团,所以练习的时间很多,一周有两到三次,由于参加一个北京市的比赛,所以老师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无论是演唱的各种技巧,还是表情动作,连如何同伴奏、指挥配合,如何入场退场,每个细节都反复练习。临近比赛时,几乎天天都在练习,放学后就立刻去音乐教室集合,天黑了才回家。我们也曾经为刻苦地训练、老师的苛求抱怨过,但是我们还是努力地去准备,一点一点地进步着。我们的音乐老师还请了一些专家来指导,挑毛病,提建议,然后我们又抓紧时间练习改进。最后去八一中学的礼堂参加最后的决赛,获得了北京市的小合唱一等奖。那也许是我中小学阶段得到过的最高的一次团体奖。最高兴的当然是我们的音乐老师了,他担任指挥,还自己创作了一个参赛的歌曲。
高中时的歌咏比赛,我还担任过我们班的合唱指挥,也许是因为我个子高,乐感好的缘故,就硬派给我这个任务。现在想来那次我指挥得很呆板,因为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我只是会按照节奏打拍子,并不知道怎么进行艺术加工,怎样通过指挥带动大家的情绪。我就像个空架子,没有指挥的风度、气质,就是按部就班地把歌曲的拍子打下来。
今年儿子就读的101中学又举办“一二九”歌咏比赛,每个班选一个好家长代表作为比赛的评委,我有幸参加了这个活动,看到12个班的初二学生各显神通,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创意表演全班大合唱,感觉特别有意思。一方面触动了我年少的回忆,另一方面也让我感染了青春的活力和新时代的气息。虽然他们唱得不是很专业,也没有我们那时参加比赛严格的、专业的、密集的、刻苦的训练,但是他们的创意却是很独特的,也是很精彩的。从服装来看,有的是借来五四时期的学生装,女生是蓝上衣黑裙子,男生是灰色的学生服;有的是借来的比较现代的服装,银色的领带,白蓝搭配的衣服裙子,显得青春靓丽;还有的是借来苏联红军的军装。
每个班的伴奏都是由学生自己担任的,钢琴、小提琴、架子鼓、黑管,现在的孩子不会乐器的是少数,他们的艺术修养比我们过去要强太多了,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加之培训的老师、学校也多了起来,会演奏乐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每个班的指挥也是由学生自己担任的,指挥的服装都是精心挑选的,和班级的服装是相互搭配的。有一个班的指挥肯定是有专业人士指导过,一招一式都与众不同,很夸张也很有派头,观众看了都给予热烈的掌声。
合唱中的领唱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男女生分别领唱的,有单独一人领唱的,有载歌载舞领唱的,也有四人一组的男生或者女生领唱的。还有一些配舞很有意思,比如唱《脸谱》那首歌曲,有两个男生扮演成京剧人物出场,摆点唱戏的架势,后面合唱的同学这时候都把手中的京剧脸谱举起来遮挡住自己的脸。有个班在演唱《游击队之歌》时,让几个同学扮成小鬼子登台,另外两个同学扮演八路军,服装一穿,枪一端,再加上一点射击对打的动作,还真像那么回事。
现在的合唱比赛为孩子们展示才艺和发挥创作力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老师、学生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地去完成这样一个班级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学校单调的学习生活,也让班级更具有凝聚力,而这准备和参加比赛的过程也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也许现在学生们还不会意识到合唱比赛有多重要,而再过十年、二十年后,当他们想起活动中某个细节来时,定会会心的一笑。